巴马讯
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及时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研判和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置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落实领导机构,抓好队伍和制度建设。全县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巴马县县委书记奉海峰为组长的县党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与以分管副书记为组长的县互联网宣传管理领导小组,各部门、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领导小组对全县网络舆情工作实施统一领导,随时关注了解网络环境情况,及时组织研判和处置网络舆情事件。同时,加强队伍建设,县网管中心新配备了1名工作人员,从而使全中心工作人员达4人,选派工作人员到南宁培训学习有关从事网络舆情工作知识并获得资格证书,实现有证上岗。建立各单位网络舆情分管领导及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的网评员、信息员等工作队伍,建立网评员QQ群等互动平台。制定和完善了《突发事件网上处置办法》、《网络问政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利用舆情在线秘书软件,加强在线预警工作,随时关注网络舆情动态,为应对处置网络舆情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关注热点话题,沉着应对处置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如果引导不善,处理不当,一件细小的事情,通过网络发酵,有可能演变了震动各界的社会热点事件,甚至使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受到严峻考验。为此,密切关注河池网河池论坛、河池365论坛、巴马寿乡论坛等论坛的内容,主动关注河池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科学把握网络舆情焦点,主动预警防范,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今年以来,针对重大节点如两委换届、旅游节等共作出3次网络舆情预警通知。发现网络舆情,迅速启动预警机制,加强对敏感舆情的监控,尽快处置苗头性、倾向性的舆情。做到都能及时发现、早研判,早处置。
做好热点舆情快报编写。共编写《热点舆情快报》8期,特别是央视播放“6.21”报道后,专门监测收集并编写了2期《重点舆情报告》。《重点舆情报告》目前已编写4期。在每一期舆情报告中都附有编者按和舆情建议,并根据舆情影响大小分发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关涉乡镇及部门,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对网民无据发帖有关单位公车私用、发放福利及赐福湖整治舆情事件等,积极引导当事部门尽快做好权威发布,组织知情人和网评人员及时跟帖、回帖,解释疑惑,中和舆论,防止小道消息蔓延和网上舆论“一边倒”现象发生。
强化网络问政工作,践行群众路线新常态。“网络问政”一头连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一头连接广大网民,具有双向特征,成了融通两个舆论场有效便捷的途径,实现了“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融通,为此,全县不断强化网络问政工作,促进网络问题在网下解决。首先是部门广泛参与网络问政工作。全县在河池网实名上网单位达到80个,几乎涵盖所有部门、乡镇。其次是汇民智解民忧,网络问政求实效。目前,河池网网络问政巴马专区咨询类留言35条,回复35条,回复率100%;建议类留言30条,回复30条,回复率100%;诉求类留言85条,回复85条,回复率100%。大部分问题,通过网络提问实现网下解决。三是加强网报合作,强化舆论监督。从今年3月开始,在《今日巴马》开辟网络问政
“热帖追踪”和“网络问政回音壁”专栏,目前,出版的47期《今日巴马》已刊登涉及内容30条。如工贸小区居民建房缺水、城东体育广场垃圾中转站排污沟没有盖板、妇幼保健院办事效率差、电动车上牌收费过高等问题,经过跟踪报道后,有关单位及时有效落实整改,效果很好。
(许泰文
杨念松)
新闻推荐
巴马讯
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把治理基层干部“走读”问题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点,坚持思想、制度、环境、考核并举,狠抓各项措施落实,治理基层干...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