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炼)2月17日,农历腊月廿九,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龙洪村坡丰屯榕树下人头攒动,近百位村民带着印章、身份证聚集在这里,领取每户2000元的公有土地流转“年终分红”。
“前几天,我刚拿到1.1万多元自家土地流转的租金,加上公有土地流转的这2000元租金,2014年,我家一共拿到1.3万多元土地租金。”村民黄忠英格外高兴。他告诉回乡过年的记者,这笔钱往后每年都有。
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014年起,坡丰屯88户农户把615亩耕地统一流转给深圳华昱投资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规模化种植。“我们与华昱公司签订的是10年土地流转承包合同,主要进行农业开发。公司除了安排屯里剩余劳力参与务工外,土地的租金根据市场物价进行适当上浮。”坡丰屯村民小组组长卢宝兴介绍。
多年来,外出打工是坡丰屯村民的主要增收渠道之一。可人走了,地也荒了。卢建华是少数还在种地的村民。他告诉记者,过去自己种田地,一年卖粮顶多收入两三千元,虽然政府有补贴,但除去种子、肥料、灌溉等成本,剩余的不多。现在流转出去,一年能拿5000多元土地租金。
“地租金,每年每亩700元;田租金,每年每亩1350元,2014年,我家领到将近8500元。”黄忠升是坡丰屯1组的村民,拿着2014年度全家7亩多土地的流转“分红”款,他高兴地说,把土地流转给承包商经营,家里人不用种田地也有钱拿,还有更多时间到外边做事,增加收入。
据悉,土地流转后,经过承包商统一整治,该屯大量的荒地、坑塘等变成了土地资源,村里耕地总面积比原先扩大了不少,实现了耕地增加、村民增收。
如今,在巴马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从自己“一亩三分地”中解放出来,享受土地流转带来的“红利”。该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户将土地流转后,耕种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这无疑是推进土地规模流转、规模经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良好探索。
新闻推荐
巴马讯
“我公司年产50万吨矿泉水技改项目完工后,现公司生产能力达60万吨/年,今年公司计划生产矿泉水20万吨,预计实现产值2.5亿元”。近日,在巴马瑶族...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