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讯
近年来,东兰县以“生态立县”为首要发展战略,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和已有工业基础,强树“名、特、优、新”品牌,创立制药强县、特色农产品加工强县的新思路,形成以现代中药材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柱,富有地方特色的长寿饮料食品制造业和旅游产品加工业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打造绿色生态经济。
东兰县地处东巴凤高寒山区长寿带,是中国长寿之乡、全国异地养老基地,又是将军之乡和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县,还是中国民间铜鼓文化艺术之乡,“壮族铜鼓习俗”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兰被列入广西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的核心地带,系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东兰县依托红色、长寿、民俗、生态等四大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精品,构筑红色旅游、长寿养生、文化旅游、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完整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树立起“长寿福地”的旅游品牌。“要按照以资源换产业的思路,创新举措,奋力推动长寿养生健康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该县县长徐迪克说。
为此,东兰县规划总面积达603公顷的工业集中区作为提升旅游产品品质的重要载体,其中第一期工程计划开发195公顷。集中区设立中药城、特色农产品加工区、旅游产品加工区、农机设备加工区、仓库区、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一城四区一市场”的工业集中区总体布局。目前已有20多家区内外企业落户工业集中区投资开发中药材、长寿食品等9个特色产业。
东兰县是广西中药材生产基地县,有极具特色的壮、瑶、侗少数民族医药资源。进驻工业集中区的河丰药业是广西较大的综合中西药生产企业,该公司利用“基地+农户+企业”模式,近年来直接向农民群众收购原料药价值1亿多元进行加工,有效促进老区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同时,因该公司收获的原料充足、质量较好,所生产的药喜树碱和左旋多巴畅销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当前,东兰旅游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有区内外4家企业进驻东兰投资文化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开发等项目。总投资16亿元的江平月亮河长寿养生度假村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到东兰旅游带点什么回去?成为到东兰旅游的游客们关注的热点。“长寿的环境和空气带不走,就带点长寿食品吧!”来自湖南的李先生说,他在返程汽车里,就塞满了墨米酒、山茶油、板栗、三乌鸡等东兰特色食品。
东兰县委、政府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充分利用东兰是中国板栗之乡和三乌鸡之乡的优势,提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及其深加工业,把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成为旅游产品,打造长寿食品产业。目前,该县的板栗种植面积已达27.5万亩,年产量达1.6万吨;建有规模以上的乌鸡林下养殖场24个,乌鸡年出笼74万羽,产值近5000万元;山茶林达30多万亩,年产茶果约1万多吨,年产茶油约1750吨。
工业集中区的长寿生态食品加工园项目,计划占地面积为1200亩,投资1.25亿元,将重点引进山茶油、黑山猪、三乌鸡等东兰特色的长寿系列产品精加工,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6亿元。
生产东兰白酒、墨米贡酒、长寿三宝等保健酒的广西东兰长寿保健食品厂,早已在工业集中区“安家”。为确保有优质原料来源,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优质稻谷、墨米、糯米种植面积7000多亩,每年收购墨米1000多吨。2012年,该厂实现白酒产量3000吨和墨米酒产量500吨。此外,该厂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年出栏10000头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存栏600条鳄鱼养殖场,用酒糟加工喂猪,用母猪产仔的胎盘投喂鳄鱼,最后将成年的鳄鱼用来泡制保健酒。
此外,入驻工业集中区的还有东兰传承民间铜鼓厂、东兰音乐铜鼓厂、东兰铜鼓制造厂。这三家铜鼓铸造企业,铸出精美的东兰音乐铜鼓,现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对外赠送的礼品。
“东兰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保住绿色生态作为立县之本。”该县县委书记黄贤昌说。截至目前,东兰县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共23家,其中规模以上11家,已竣工投产22家,在建1家;去年工业集中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8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360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20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10800万元。
(梁萍)
新闻推荐
东兰讯
东兰县人民法院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审判,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防腐拒腐能力,有效地促进了...
东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