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东风)位于大山深处的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上镇村弄岽、弄律、弄仑等14个生产队1450人口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村外,居住在这里的群众祖祖辈辈购买生产、生活资料都要靠马驮肩扛,交通异常不便,至今还不通手机信号。随着河池市新一轮扶贫攻坚号角的吹响,生活在这里的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在30多度的高温下,夜以继日地开始铺筑通往山外的“致富路”。近日,记者深入到上镇村群众筑路工地,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里的群众“誓让天堑变坦途”的雄心壮志。
七旬老翁挥汗如雨
从保安乡政府所在地出发,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约1个多小时,才抵达山脚下的上镇小学。然后再步行2公里,才来到上镇村弄岽至弄仑屯级路的修路现场。记者发现,因资金短缺,群众雇不起大型机械,一切工程都要靠双手完成。在筑路大军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10多岁的孩子,更多的是30多岁的青壮年,他们自发地奋战在修路工地上,以圆他们祖祖辈辈的修路梦。在工地上,记者看到82岁的唐毓安老人也和小伙子一样搬石头、清理路面,一刻都不闲着。唐毓安老人很高兴地说:“如果我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这条路修通,再苦再累都没有问题。”
36岁的韦焕光一直在柳州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在得知修路需要一名有资质的爆破手后,他就自己出资几千元去参加培训,并获得爆破资格证。筑路工程开始后,他主动返回家乡做起了爆破手,每天打眼放炮,乐此不疲。他说:“这条寄托大家的希望之路不修通,我就不再出去打工。”
德高望重的韦俊宁老人已经76岁,被群众推举为修路工程的“总指挥”,他不仅捐出了自己的5000元积蓄,她的老伴也捐出了自己500元的“私房钱”。工程开始后,他每天顶着酷暑,坚守在筑路工地上。记者看着他脸上流淌的汗水,劝他休息一下,倔强的老人连声说不累,继续奔波在筑路工地上。
八万现金杯水车薪
记者在工地现场看到了参加义务劳动的保安乡党委书记梁玲秒,她说,从弄岽到弄律的山路长约5公里,由于这条路位于大石山区腹地,沿途山陡路险,施工难度非常大,需要的爆破物品也很多,即便由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每公里概算大约也需要10多万元,目前,群众已经自筹资金8万多元,但相对于5公里山路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恶劣的自然环境、资金和物资的缺乏,让这条路的修通看起来遥遥无期。现实的困难,引起了保安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梁玲秒介绍说,今年是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之年,保安乡抓住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制定措施,为弄岽至弄仑屯级路申请扶贫立项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协调落实修路所需的爆破物资,同时不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义务劳动,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据了解,上镇村群众自筹资金修路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都安县扶贫办,日前,县扶贫办负责人已经前往上镇村修路工地实地查看后表示,将想方设法给予扶持。
上图为群众在热火朝天地修路中。
新闻推荐
都安讯 都安瑶族自治县“80后”青年易某,酒后到代销店买烟,因琐事与店主发生争吵后在店内打砸财物并伤人。日前,在都安法院法官的调解下,双方就赔偿问...
都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安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