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欠发达地区,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目前,全市贫困人口达162万人,扶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力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在认真总结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经验和做法基础上,结合河池实际,把“扶贫开发”思路转变为“开发扶贫”思路,即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增强全市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做大做强扶贫产业为支撑,带领广大群众通过开发扶贫攻坚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在具体扶贫攻坚工作中,全市开发扶贫工作表现为7个“新”,即谋划了新思路、出台了新政策、开工了新项目、选派了新干部、开展了新合作、获得了新支持、探索了新模式。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转变思路、锁定目标、分段推进、基础提升、产业带动、能人带领、教科引领、保障支撑、易地发展、连片推进、生态维系、责任保证、机制健全”的新阶段开发扶贫总体思路,并出台《河池市新阶段开发扶贫攻坚工程行动计划》及其相关配套文件,确定了核桃、油茶、火麻、香猪、瑶鸡、高淀粉薯类、桑蚕、糖料蔗等八大扶贫主导产业,为产业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年初,河池市集中开工了110个扶贫项目,总投资5.33亿元,为带动全市项目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拉动全市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组建了11支开发扶贫攻坚工程服务队,选派379名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或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成为驻扎贫困地区开发扶贫攻坚一线的主力军。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河池市得到了中央、自治区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并加强与广东省东莞市和柳州、桂林、北海、防城港、梧州等市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和依托先进发达兄弟市的各方面优势力量,助推河池市开发扶贫攻坚工程的向前发展。据统计,1至10月,全市共获各类财政扶贫资金达2.03亿元,比2011年全年的1.51亿元增加34.44%。
整市推进发展核桃产业,是河池市开发扶贫攻坚的最大亮点。核桃树既是“生态树”,又是“摇钱树”。今年以来,河池市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核桃产业办公室和核桃产业开发研究中心,全面推进核桃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红水河经济带,建立凤山、都安、大化、东兰、巴马、南丹、天峨等7个核桃生产基地县,力争2015年全市核桃种植面积由现在的15万亩发展到200万亩,2020年发展到500万亩,把河池建设成为广西乃至全国主要的核桃生产、加工基地。
同时,河池市还率先在广西探索实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新模式。今年4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8个扶贫项目启动,标志着河池市“整乡推进”扶贫新模式正式在全区率先实施。按照规划,大安乡在“整乡推进”扶贫攻坚中,所有行政村通沥青路和水泥路;建设集中供水工程,解决贫困地区饮水困难问题;以“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玫瑰红心香柚项目;其目标,是至2015年,实现全乡人均纯收入5000元,成为全市“整乡推进”的示范。
但由于自然条件及历史等方面原因,目前,河池市开发扶贫工作还存在“五难”问题,即群众需求高,筹资难;产业基础薄弱,提升难;贫困程度深,改善难;贫困人口素质低,提高难;农村劳力少,管护难。
新的扶贫思路已经实施,开发扶贫成果不断显现,我们相信,在中央、自治区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河池162万贫困群众一定能够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新闻推荐
环江讯
今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按照“早规划、早落实,重点示范、推动面上”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秋冬季农业生产。截至目前,全县完成各种秋冬种作物共18....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