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龙安大学毕业就分配到了基层公路管理部门,从事乡村道路建设。十年来,他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变成了经验丰富的道路建设工程师;十年来,他见证了自己的蜕变,同时也见证了河池市乡村道路由泥泞不堪的“水泥路”变成了干净宽敞的水泥路;十年来,他一直奔跑在乡村道路建设的第一线,成为地地道道的乡村道路建设见证人。
2000年,时年24岁的潘龙安从广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交通局公路管理所。他学的是路桥专业,分配到单位后,单位就安排他从事乡村道路建设工作。2002年,河池撤地设市后,开始大建交通。
“2002年以前,整个河池的农村基本上没有通路,村民出行都是靠脚走路,运输货物要么马驮,要么靠人背或挑。由于交通不便,有些村庄的村民即使有能力修建房子也修不了,只能住泥土房。2002年以后,河池市开始大建交通,我们单位开始立项目修建乡村道路,我们也开始频频下乡测量,勘察地形。”潘龙安说。
2003年春季的某天,潘龙安和同事到环江县长美乡的一个村进行道路勘测,那是他第一次下乡。当时他们所前往的村庄眼看着就在河对面,但是,因为没有桥梁,而且道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要绕好久的路才到达目的地。
“就是那一次,我深刻地体验到什么叫望山跑死马了。”潘龙安说。
经过一年多的施工,该村通了公路。交通条件改变以后,该村的村容村貌、村民的思想观念也跟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们纷纷修建了楼房,许多村民也开始发展种养业,寻求发家致富之路。
一年多的监工督促后,潘龙安来不及停下脚步休息,又开始了另一段乡村道路建设的征程。2004年,已有四年工作经验的潘龙安又开始参与环江县下南乡(现环江县水润镇)一个村庄的道路建设。这条道路的建设难度算是潘龙安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条。潘龙安还清晰地记得,当时他和同事从公路主线步行了6.5公里才到达该村,其中他们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从山脚走到山顶。
“之前我们都没有到过这个村,听当地的村民说路很好走,我们信以为真了,可当我们到达时才傻了眼,村民们口中的路是一条一米宽的阶梯路。四周全是山,因为道路太艰难,测量工作难度很大,原本每天可以测量3公里,可我们在那个村每天只能测500米,光测量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潘龙安说。
就这样,潘龙安在乡村道路一线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奔走着,伴随着乡村道路由原来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变成了现在干净宽敞的水泥路,他自己也由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变成了现在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经过十年的发展,全市农村道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而伴随着交通的改变,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你再回过头去看农村,已不再是十年前的那种面貌了。”潘龙安说。
2008年,由于工作需要,潘龙安被调至河池市公路管理处。之后,潘龙安又被外派到天峨去负责二级公路建设。潘龙安说,虽然现在的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奔走在各个村落,但他仍旧奔走在乡村公路的建设之路上,可以说,这十年来,他见证了河池乡村公路的发展历程。
新闻推荐
12月1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四家班子领导率该县涉农部门及川山镇干部职工,到川山镇都川村板坝水利渠道与当地群众一同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劳动。当天,...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