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晓贞
陈景院
见习记者
林郁婷
特约记者
韦继辉
通讯员
覃义坚)日前,记者走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可爱新村移民搬迁安置点,几十幢初具雏形的房屋已拔地而起,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除去4幢由于发现地下有泉眼而调整规划外,计划建设的45幢房屋已动工41幢,目前有20幢已经建好第一层。”该工程项目部工作人员韦先生告诉记者,“部分房屋已建好第二层,如果天气晴好的话,近日就可以封顶,并能在春节前装修好后让村民入住。”
据了解,打造可爱新村移民点是河池市开发扶贫“整乡推进”大安示范区项目之一。2012年4月26日大安示范区项目启动以来,环江坚持“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连片大开发”,以贫困村、移民安置点和产业区域为主战场,创新扶贫机制,转变扶贫思路,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12年12月10日,大安示范区项目已整合扶贫资金1.9亿多元;2012年计划实施的120个子项目中已动工实施104个,其中已完工46个,在建58个。
大安乡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其中有5个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针对该乡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实际情况,环江加强资源整合,集中财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改善和治理山、水、地、林、路、房等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实现“乡六有、村六有、屯八有、户八有”的目标。
实施基础升级工程,截至2012年12月上旬,大安乡已完成通乡公路升级改造4.7公里,修建通村水泥公路6.5公里,修建通屯道路12条19.4公里,硬化屯内道路7条;动工修建人畜饮水工程4处;完成环界村中田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程建设;改造危房300户。实施保障支撑工程,完成才平、顶新2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功能区建设;环界等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实施易地发展工程,采用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两种方式对可爱村148户501人进行整体搬迁,其中,有土安置90户扶贫搬迁项目已于2012年9月5日开工实施,截至2012年12月底,已动工41幢82户,其他建设正在紧张施工中。实施生态维系工程,完成顶新村各屯“四旁绿化”项目,定植珍贵树种4000株;落实沼气池建设100座。
在“整乡推进”过程中,环江还树立“没有产业支撑的扶贫不是真正的扶贫,没有产业支撑的整乡推进不是真正的整乡推进”的理念,重点培育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开发,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该县引进银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到大安示范区落户,以“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计划带动农户发展红心香柚1.2万亩,预计丰产期可年增收6000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目前,已完成红心香柚定植1520亩,果园备耕面积6180亩。在大安示范区金桥村帮扶农户建立1万亩核桃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已落实土地8500亩,县、乡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农户完成挖坎8100亩。积极探索“园区带小区、小区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广规模养殖扶贫模式;目前,大安示范区已培植竹鼠、香鸭、土鸡等特色养殖大户11户,建成各类养殖场11个。
同时,强化技术引导,提升致富能力。涉农部门联合举办各类培训班,共举办致富带头培训班9期360人次。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完成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25期3000多人次,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86人;并协调贷款60多万元帮助50个返乡农民工创业。
“预计2015年项目实施结束后,大安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由2011年的2978元增加到5000元以上,”该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届时,全乡贫困人口将实现整体脱贫致富,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将会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奔小康的目标。
新闻推荐
自治区人大代表陆祥红覃生贤黄炳峰建议: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报南宁专电
(记者
沈应佳
罗昌亮)
红水河、龙江河位于珠江流域上游,决定着下游乃至粤、港、澳地区的水质安全。在保护和建设西部生...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