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讯
“晚上,我们一起打打篮球、唱唱戏,增进友谊,加深邻里和睦。”5月10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物华村地栋屯农民韦华明说,自从屯里兴建了篮球场、文化戏台后,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聚众打牌的人少了,注重锻炼身体的人多了。
自从2011年罗城被列为“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县”后,该县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出发点,以政府引导为主体,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文化建设为重点,把全县11个乡镇宣传文化广播站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制度健全、软硬件皆优、管理规范、运行有效、惠及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实现了乡乡有队伍、村村有阵地、周周有活动,让10万农民在家门口尽享公共文化大餐,促进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步发展。
按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该县对县乡文化(馆)站领导班子和专业人员进行调整和充实,确保每个乡镇有3名文化工作者,并成立乡镇文化站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要求每个乡镇年内至少要培养和发展2支村屯业余文艺队、2支体育队;并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以扩充城乡业余文艺队和农村文化骨干,构建一支基层文化队伍服务网络。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山歌队27支500多人;农村业余剧团21支600多人;农村彩调团(桂剧、文场)5支150多人;农村龙狮队38支400多人;农村体育队116支1500多人。另外,县城区还建成乒乓球队、汽排队、羽毛球队、拔河队35支,队员达到2000多人。
为加大对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该县分期分批对11个乡镇宣传文化楼进行改造扩建,各乡镇都建有占地4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楼,内设娱乐室、排练室、多功能室、办公室等,有音响、有乐器、有投影和幕布等一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政府还进一步加大投入,为每个乡镇文化站增添10台电脑,开通电子阅览室,方便群众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致富信息。此外,还建成69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56个村屯文化活动室,149个农家书屋,82个村级篮球场,125个村文化室配备了农村基层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做到乡乡有舞台、村村有阵地。
“我们每年春节都拨出几十万元给各乡镇开展活动,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有效减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县委书记黄平权在谈到发展民族文化时说,自从2005年以来,该县累计拨出的专项文体活动经费不少于600万元。宝坛乡是广西壮欢山歌之乡,拥有山歌协会人员120多人。今年春节,该乡利用专项经费,成功举办了一台民间山歌邀请赛,上万名群众慕名前来观赏。该县文化局、文化馆、体育馆等文体单位,联合开展广场群众文化“周周演”活动,不断增加公共文化供给力。仅2012年,全县开展各类文体活动600多场次,参与人数6万多人次,观众达30多万人次。
农村文艺队伍不断壮大,大批民族文化从民间走上舞台。该县先后有大型仫佬剧《玉笛情缘》荣获全国戏剧文化金奖;由河池学院联合编撰出版的《仫佬族通史》荣获广西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组织创编的仫佬族小戏《唢呐欢歌》参加第八届广西剧展小品艺术展演荣获桂花奖等。
(吴耀荣)
新闻推荐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表率——河池供电局履行社会责任工作纪实(四)
近年来,河池供电局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经营理念,将国有企业的发展红利惠及全民。坚持“以客为尊、和谐共赢”,实现了多方...
罗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罗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