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讯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工作,依托仫佬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实施非遗文化、依饭文化、走坡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人文文化、乡土文化、精品文化、公共文化“十大文化”为载体,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
抢救民族瑰宝,传承非遗文化。罗城非常重视仫佬族非遗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保护。通过多年的挖掘、保护和传承,罗城县确定了65项第一批县级“非遗”保护名录;仫佬族走坡节、煤砂罐等10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仫佬族古歌、仫佬族刺绣技艺、仫佬族舞草龙、仫佬族煤砂罐制作工艺、仫佬族走坡节、仫佬族婚俗被列为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仫佬族依饭节被列为国家首批“非遗”保护名录。今年11月21日至23日成功举办了中国·罗城第二届仫佬族依饭文化节,原生态地呈现出仫佬文化韵味,展现了仫佬族绚丽的民族文化、包容的民族性格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目前,着手研制开发一系列非遗工艺品、旅游商品,引进民族文化工艺品生产技术和设备,扶持和引导群众开发红豆饰品、刺绣系列产品、草编、竹编、藤编系列产品、银器饰品、煤砂罐系列产品和仫佬族文化纪念品等项目,在县城区和旅游景点开设民族工艺品商店,大力推介仫佬族文化,征集仫佬族刺绣精品,组织举办纺纱大赛,优秀文化工艺的评选活动,把罗城打造成为仫佬族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城。
挖掘民族特色,打造精品文化。罗城精心创编一批精品文化,打响仫佬族文化品牌,不断提升仫佬族文化品牌的含金量。成功创编、排演大型仫佬剧《玉笛情缘》,该剧剧本荣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金奖,参加第八届广西大型剧展获桂花奖铜奖。还开工建设于成龙公园、于成龙廉政文化博物馆,打造全国廉政教育基地。该县还组织创作一首体现仫佬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唱得响、有生命力的罗城之歌,排练一台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剧,出版一本富有唱腔的民歌集、刻录一张民歌光碟,打造一个集民族性、竞技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之具有普及、推广价值,成为罗城“非遗”及文体表演项目。
规范站馆管理,繁荣乡村文化。2011年4月,罗城乡镇文化站规范管理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项目。该县以此为契机,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加强乡镇文化站规范化建设,全县11个乡镇文化站均建有4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每个乡镇文化站配备10台以上电脑,开通了电子阅览室,还建成39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56个村屯文化活动室,149个农家书屋、82个村屯篮球场,123个村(社区)配备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每个乡镇文化站配有3名至5名工作人员,确保乡镇文化站正常免费开放。罗城创造性地提出并组织实施“县文体局—乡镇文化站”的“总站—分站”管理模式,规范了乡镇文化站业务人员、业务内容、业务经费、设施设备、绩效考评等方面的管理,为解决当前乡镇文化站瓶颈顽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经验。日前,罗城乡镇文化站规范管理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近两年,罗城先后被评为广西文学创作强县、自治区级“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西创建文化志愿者示范县,自治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先进单位,河池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进县、农村文艺团队工作先进县、农家书屋管理先进县,并荣获河池市文化工作特等奖。(韦如代)
新闻推荐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
罗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