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岩不仅仅是一个岩洞,而是古代当官人经常光临、避暑纳凉的重要活动场所,后经过多年的传唱,现已变成了人们茶前饭后的重要话题。也是当时下里乡(未与四把合并前)中学小学师生们经常开展春游和上历史教学课的重要实践基地。
旧县官岩是天河县建县初始,位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里胜村旧县屯,距四把镇所在地13公里,距县城23公里。据史材记载,唐朝初期,皇帝为了平稳江山就已经在此设置了县城,主管融水、宜州一带,目前尚有高高的土城墙为证,在当地不远处有一座小山,这座小山形似一口“棺材”,小山岩洞四周森林茂密,大树参天,环境优美,泉水长流,洞内像堂屋一样的宽敞明亮,冬暖夏凉。据说,前来任职的官员都比较喜欢到岩洞里纳凉解暑、题题字、看看蝙蝠。明代嘉靖年间(公元545年)有一闽人北川余声曾在摩崖上刻诗句“谁将鬼斧无量力,凿破洪荒半壁天。山鸟四时调好韵,石龙干载吐寒涎。云根不老菩提树,岩畔初开太乙莲。为爱边方景奇绝,题诗留与百灵传。”所以后来人都称之为“官岩”。据旧县屯一位104岁的老奶奶谢秀仁介绍,以前小时候听大人讲,很久以前这里就是一座旧县城,县城四周是高高的泥墙,房屋为泥瓦房,共有10余户人家。县城交通只有一条山路经过,上至融州(融水),下至祥贝(现是宜山)、柳州,由于以前没有公路,主要是靠步行,从旧县城至天河有8公里远,到祥贝才10公里,一路上还有多个凉亭,走路的人累了就可以在凉亭里休憩再走,这条小道自然而然成为当地重要的交通要道。由于来这里当官的人命都不长,可能是因为城墙外这座小山外似“棺材”不吉利的原因,所以在明弘年间把旧县城迁至天河县。
天河县的得名是因为下里旧县附近有一蓝靛村,其后山每逢大雨即有瀑布自山间飞流直下,宛似银河从天而落而得名;又因附近的北陵山顶也有一小河,俗称天河,县名也就据此而定了。1952年7月,罗城、天河两县合并,撤销了天河县,其行政区域所管辖的“五里三思”,即里胜、里宁、里乐、里江、里湖五个行政村,“三思”即思爱、思平、思民三个行政村都并入了罗城县。1983年8月30日,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了罗城县,更名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至今。
新闻推荐
罗城讯
隆冬季节,寒意袭人。但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项目建设各个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投资7200万元的罗城牛毕火车站建设项目、投资2.3...
罗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罗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