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继川 本报通讯员 苏宏流
“李家俩老好福气,天送孝子施情义,好比神灵来关顾,好比蔗糖加蜂蜜”。这首流传在芒场镇巴平村一带的山歌,说的是村里的李永龙多年真情侍奉养父母。像李永龙一样孝敬老人、关爱亲人的还有黎承喜、罗金凤、罗信仁、韦秀萍等普普通通的村民或居民,他(她)们的事迹深深打动着南丹的每一个人。2009年9月,南丹县在隆重表彰他(她)们的同时,创新实施了干部队伍“四德”建设工程,以此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全县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全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2009年,南丹县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普及,不断开创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局面。该县从干部队伍道德建设“四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工程入手,大力提倡广大干部群众在社会公德建设中注重“礼仪”和“爱心”;在职业道德建设中注重“诚信”和“奉献”;在家庭美德建设中注重“孝老”和“睦邻”;在个人品德建设中注重“公正”和“责任”。
最近,南丹县委书记徐钦恒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这几年县里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但公民道德领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着爱心缺乏、集体观念淡薄、无视公共秩序、热衷于封建迷信和赌博等现象。他说,这些道德领域的问题虽然不违纪也不违法,却会影响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因此,以实施干部队伍道德建设“四德”工程为抓手,以此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2009年初,该县多次向社会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两代表一委员”及干部群众对全县干部队伍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和支持。经过大胆探索和创新,该县提出了“以领导干部为龙头、以道德模范为标杆、以未成年人为重点、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突破口”的公民道德建设新举措——
以领导干部为龙头,抓好引领工程。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道德表现直接影响着一方社会道德和民风的好坏,其一言一行在广大群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苏宏流田达欢符龙强核心提示“丹文化”,狭义说,是指采丹、炼丹、用丹过程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说,是南丹地域文化集结的总和,包括影响深远的土司文化、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
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