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南丹新闻 > 正文

八桂“红十字”:百年沧桑 博爱无疆

来源:广西日报 2010-10-12 22:30   https://www.yybnet.net/

危难之处显身手

——写在广西红十字会成立100周年之际

“当不幸来临时,我们就在你身旁。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共同担当。”朴素的歌词诠释着红十字事业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

2010年,广西红十字会迎来了它的百年华诞。100年的风雨历程,书写了100年的沧桑巨变。

把目光回溯到那段峥嵘的岁月——

1910年2月,在当时广西最为开放的港口城市梧州,几名医生倡议成立了广西第一个红十字组织——广西梧州红十字会,自此,爱的火焰开始在八桂大地激情燃烧。

在那硝烟弥漫的年代,一代代红十字人前赴后继,以无私奉献之心,汇聚人道力量,为贫苦百姓赠医施粥、收养弃婴、救治伤员。

他们,犹如乱世清流,涤荡满目硝烟。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红十字运动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一批批红十字人艰苦奋斗,传承伟业,扶危济困,救死扶伤,开展人道主义援助。

他们,胜似和平使者,普惠人间爱心。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红十字会继往开来,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兴会”,始终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践行宗旨,充分发挥政府人道救助的助手作用,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诠释大爱真谛,汇成爱的暖流。

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广西红十字人总是在第一时间奔赴抗灾救灾的最前线,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凝聚民间援助、传递爱心力量的重担。面对“非典”、海啸、地震、雨雪冰冻、旱涝灾害、泥石流,广西红十字人的身影总会坚定地穿梭在废墟之中,展现在世人面前,激励前行。

面对失学儿童、患病家庭、贫困乡村,广西红十字的行动同样是给人以力量,捐资助学,分忧解困,奉献爱心,催人奋进。

伴随着历史的风风雨雨,广西红十字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

回首一个世纪的沧桑历程,在不同的时期,广西红十字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使红十字旗帜在八桂大地闪现出耀眼的光辉。那些为红十字事业竭诚奉献的一批又一批创业者和建业者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和发扬。

100年来,广西红十字会这支特殊的队伍,面对不期而遇的灾祸艰难,她的目光总是投向最需要救助的地方,聆听最苦难的声音,抚摸最弱微的悸动,用最深情的方式,诠释人道的精神。 

一支救助困难群体的人道力量,一面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旗帜,跨越百年历程的广西红十字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关注弱者

构建和谐广西

作为一个人道主义救助团体,广西红十字会不仅在大灾时刻冲锋在前,更在广泛的领域中关注着人的生命与健康,为构建和谐广西做出积极努力。

身患白血病的凯丽曾是国人熟悉而关注的一个孩子,当小凯丽通过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寻找到适合的捐献者,并终于重获新生之后,中华骨髓库也渐渐为人们所知。2004年,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西分库正式成立,目前已有入库志愿者超过两万人,在2005年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教官赵柳林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至今已有40位志愿者陆续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其中4位志愿者还分别为香港、台湾的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凝聚着无私大爱的造血干细胞,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传递着博爱真情。

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广西红十字会都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给困难群众送去贴心、实在的温暖。近5年来,广西红十字会已发放春节慰问物资价值1600多万元,受益群众超过10万人。

在广西边远的农村,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孩子,因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在家。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广西红十字会积极寻求社会援助,5年来募集资金300多万元,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就读高中。设在南宁市一中的民族教育助学班学生不负众望,前4届200名民族教育助学班学生均以优异成绩毕业,全部考上大学。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助学项目被作为品牌工程引入四川,广西红十字会使用社会捐款442万元,直接资助四川阿坝州、茂县等地的670名灾区学生就读高中,受到学校、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家住南宁西乡塘乡区坛洛镇的马宁梅,是一个清秀可爱、性格活泼的小女孩,由于家庭贫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她无法进行手术,小小年纪就饱受了病痛的折磨。为帮助像小宁梅这样的孩子,广西红十字会于2007年“五八”世界红十字日当天启动了红十字“救心行动”,募捐救助广西14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得到“救心行动”资助的小宁梅成为了第一个痊愈的幸运儿。截止目前,“救心行动”已募集善款2000多万元,600多名贫困先心患儿获资助。

开展卫生救护培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职责。广西红十字会于2006年组建了卫生救护训练中心,在交通、公安、教育等行业系统广泛开展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全区14个市组建了救护培训工作站,培训救护员近70万人。培训后掌握了包扎、止血、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急救方法,就能在伤者受伤后抢救的黄金时间内予以施救,可以有效降低伤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由于广西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还相对落后,广西红十字会的实力与脆弱人群救助需求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广西红十字会驻会专职副会长方南亭告诉记者,为了迎接挑战,广西红十字会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坚持动员社会力量,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一如既往地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发展广西红十字事业,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高飘扬的人道旗帜

——广西红十字会开展援助纪实

1910年,广西第一个红十字会在梧州成立。

自此,八桂大地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红十字运动,在这片包容的土地上,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得到各民族同胞的广泛认同。

到今天,广西红十字会已走过了100年的风雨历程。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年代,广西红十字会都不畏艰险,积极参与人道主义救助,经受住了战乱、灾害、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

回望这一个世纪,广西红十字会始终关注人的生命与健康,关注最易受损害群体的生存境况。人道主义旗帜,始终在八桂大地高高飘扬。

艰难初创 终获新生

正如国际红十字运动一样,广西红十字运动也是在残酷的战争中萌芽,历尽艰难而茁壮成长。

战火纷飞的年代,广西各个红十字会分会始终坚持为灾民赠医施粥,组织战地救护及消防队,冒着生命危险在战火中救治受伤民众,还设置育婴堂、救济所,收养弃婴和孤儿,对孤寡老人死后予以施棺。他们犹如一道乱世清流,涤荡着满目的硝烟。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红十字事业日益发展壮大。

1952年,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统一部署下,梧州、南宁红十字分会派出志愿医疗队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医疗救助,这是广西红十字运动首次参与国际救援。

70年代,广西红十字会协助政府接待安置了18万多名难民,并接收国际援助2473万多美元,全部用于资助难民的生产、生活、医疗及教育事业,此外,还参与了数次战俘交换活动,发挥了红十字会的独特作用,并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高度赞扬。

人道救援 不辱使命

长期以来,广西红十字会积极参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统一部署的国际、国内救援行动,展现了八桂儿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博爱情怀。

2003年,SARS疫情蔓延,广西红十字人立即站在了抗击“非典”的前线,在积极宣传防病治病知识的同时,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价值1200多万元,有力地支援了战斗在抗击SARS前线的医护人员。

2004年底,印度洋发生罕见的地震海啸灾难。在短短1个月时间里,广西各级红十字会共募集社会捐款1100多万元,凝聚着八桂儿女拳拳爱心的捐款,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援助给海啸受灾国,为东盟邻邦送去了援助。

2008年初,广西遭遇历史罕见的严寒侵袭。冰天雪地里,温暖的“红十字”带来了社会的关怀和帮助——广西红十字会系统共为灾区募集款物7381万多元,在紧急救援阶段,筹集价值近1200万元的紧急救灾物资,连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社会各界捐赠的棉衣、药品、食品等价值610万元的物资,及时发往桂林、柳州、百色等地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举世震惊。灾情就是命令!当晚,广西红十字会即给四川汇去10万元救灾款。随后,广西各级红十字会全力以赴开展募捐救灾行动,共为地震灾区募集款物2亿多元,创造了广西红十字会募捐款物最高纪录。在募捐的同时,自治区红十字会及南宁、梧州、北海、防城港等市红十字会立即派专人翻越重重障碍,运送救灾物资前往汶川、茂县、阿坝州等重灾区,派出供水应急救援队为重灾区绵阳市提供供水应急救援服务。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广西红十字会同样又一次谱写“千里驰援”的动人乐章。灾害发生后,广西红十字会及时向社会发出募捐呼吁,积极开展募捐救助工作。4月16日便组建一支紧急医疗救援队奔赴玉树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全区红十字系统共为玉树地震灾区募集款物共计4900多万元。

自2001年以来,广西红十字会共接收国内外援助款物7.2亿元人民币,为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国际援助 服务广西

作为从事人道主义救助的国际组织,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指导下,广西红十字会加强同国际红十字运动成员的友好往来与合作,争取国际援助,造福广西人民。

在广西红十字会实施改水改厕项目的八桂村庄里,村民们用上了建在自己家里的卫生厕所,喝上了引到家门口的自来水。在南丹县一个白裤瑶村子里,一位80岁高龄的老奶奶第一次使用与旱厕一起修建的洗澡间,久久不愿出来,她说:“这样洗澡太舒服了,不知我还能享受几天,要趁现在多洗洗……”这些援助项目,得益于欧盟国际人道主义办公室、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等援助。仅2001年—2004年,广西红十字会就争取到国际援助款1600多万元,在贫困地区开展了4期农村改水改厕项目,建造了近2万座生态旱厕、10个饮水工程,直接受益人数达10万多人。

除此之外,广西红十字会还争取到澳大利亚红十字会援助款400多万元,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市的村庄开展了3期社区为本备灾项目,在项目村修建排水渠、桥梁、河堤等40多个小型备灾减灾工程,近2万名群众从中受益。

光辉历程

——广西红十字会成长纪事

百年沧桑,百年辉煌。

1910年2月,在当时广西最为开放的港口城市梧州,几名医生倡议成立了广西第一个红十字会组织——梧州红十字会。1912年改称中国红十字会梧州分会。

到1949年10月,广西境内已有梧州、桂林、邕宁、柳州、横县、阳朔、桂平、贵县、百色9个红十字会分会,有红十字会医疗救护机构两所。

1952年,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统一部署下,梧州、南宁红十字分会派出志愿医疗队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医疗救助,这是广西红十字运动首次参与国际救援活动。

1958年,广西省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广西红十字会筹备处,筹办广西红十字会。组建之初的红十字会,就在救护培训及安置难民等工作中崭露头角,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1963年11月13日,广西第一届红十字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广西壮族自治区红十字会(简称广西红十字会)正式成立。

1998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红十字会从自治区卫生厅划出独立设置。2001年8月广西红十字会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

200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颁布实施,全面推动了广西红十字事业的蓬勃发展。

目前,广西14个地级市均已成立了红十字会,有县级以上地方红十字会组织123个,红十字会基层组织2000多个,28万多会员,近2万名志愿者。

一个世纪以来,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广西红十字会都不畏艰险,积极参与人道主义救助,经受住了战乱、灾害、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和好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国家从各方面不断加大对红十字会事业的支持,有着百年历史的广西红十字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本版图文均由本报记者董文锋、本报通讯员黄吉宁、方婧、黄勋供稿。

新闻推荐

小山村走出“国际名牌”

本报记者韦鹏雁本报通讯员田达欢开栏语万物呈祥荣美景,九龙献瑞庆良辰。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根据中宣部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署,本报延续两年来...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党建之花绚丽绽放2011-08-22 21:08
冰冻路上暖流涌2011-01-04 22:19
评论:(八桂“红十字”:百年沧桑 博爱无疆)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