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鹏雁 本报通讯员 苏宏流 田达欢
深冬的南丹县,寒风刺骨。
凄风冷雨中,南丹八圩瑶族乡立坳村却暖流涌动。
“新居大吉!”1月10日,立坳村的群众见面,彼此祝福。当天,该村去年因内涝倒房的318户白裤瑶、毛南和壮族同胞一同喜迁新居。
在喜庆的鞭炮声中,村民韦珠玉把崭新的家具搬进新房。在他家的外墙上,贴着一封感谢信。318户人家868位群众用一封感谢信倾诉:“感谢党和政府,这个寒冬,我们很暖和。我们不会忘记……”
立坳村的群众不会忘记。2010年6月,天很热,但他们的心却很冷。两场强降雨导致全村10个自然屯发生严重内涝,122户367间房屋完全倒塌,100多户成了危房。
立坳村的群众更不会忘记,温暖来得如此之快。灾情发生后,河池市和南丹县第一时间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让所有受灾群众都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有干净衣服穿、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
立坳村的群众将永远不会忘记,仅半年后,新房就建好了。从此,他们不再惧怕风吹雨打。
灾情处置工作结束后,南丹县立即成立立坳村灾后重建工作指挥部,安排部署灾后重建工作。该县整合民政、住建、危房改造以及社会捐助等方面资金649万元,用于倒房重建。同时,明确12个县直单位作为立坳村灾后重建帮扶单位,实施单位包村、人员包户制度,将重建任务分解到人。县乡两级组织工作人员近100人,蹲在重建一线1000多个工作日,为倒房重建户调集物资、联系工程队和筹措资金。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受灾群众能在春节前搬进新房。
一盆火炭,让牛洞屯的白裤瑶同胞黎金林的新房里暖洋洋的,建60平方米砖瓦结构新房花费2.5万元,政府就支持了两万元:“以后都能在这过温暖的新年了!”黎金林喜不自禁。
据南丹县县长陈继勇介绍,该县去年因灾倒房的702户群众,春节前都能搬进新房,过上欢乐祥和的新年。
“建楼房感恩好政府,迁新居难忘共产党。”九圩屯村民韦玉干在自家新房门口贴上大红对联。旧房倒塌后,他一家10口人挤住在救灾帐篷里,入冬后,最担心86岁的老父亲承受不住。如今,新房如期建好,一家人四世同堂围坐在火炉边,其乐融融。韦玉干说:“外面再冷,一家人坐在一起,心就是暖的;遇到再大的困难,有党和政府在,我们都不怕。”
新闻推荐
符龙强总人口不足3万的白裤瑶族同胞,主要集中在南丹县八圩、里湖两个瑶族乡偏远的深山弄场。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瑶乡基础设施有了根本改善,随着与外界交往的不断增多,瑶胞求...
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