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莫艳萍
全国首个获批的规划
锡、锑、铜、锌……这些原本地球稀有的宝藏,如果进行的不当开发和使用,会给人类带来伤害。由于无序开采和选冶加工,含有大量伴生矿的尾矿随意遗弃,废水废渣直接外排,铅、汞、镉、钴、砷等重金属进入大气、流入江河、渗入土壤,会造成环境污染。
2009年以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已对环境和国民健康造成恶劣影响。为重拳整治重金属污染,今年2月,我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获批,决定在未来5年内,投入750亿元进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到2015年,“重点区域”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要比2007年削减15%。
这个首个获批的“十二五”规划中,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14个省区被纳入重点治理省区、138个区域被列为重点治理区域,采矿、冶炼、铅蓄电池、皮革及其制品、化学原料及其制品五大行业的4452家企业被纳入重点监控。
“重金属污染防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自治区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说,一场阻击重金属污染的攻坚战自此打响。
南丹在行动
河池,中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这块经济并不发达的土地上,却蕴藏了锡、锑、铅、锌、铜、镍、镐等40多种有色金属,储量价值700亿美元。其中锡储量占全国1/3,铟储量世界第一,锑、铅、锌储量全国第二,这些矿藏大多伴重金属矿物。
在河池,矿业开采及冶炼的历史很长。历史记载,有的矿区自唐宋时期便已开采,如南丹大厂矿田,至今有1300多年;有的在清朝年间开采,如金城江的五圩矿区,至今也有100多年。
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南丹的矿业开采达到巅峰。“党政军学农全员开矿,创下历史之最,有民矿坑口666个、国营6家,民矿小选厂276家、国营6家,从业人员达1.5万人。”南丹县环保局局长刘作明说。
矿业的无序开采给南丹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刁江一度污染严重。
河池市环保局副局长吴海悫介绍,当时为治理变黑的刁江,南丹在刁江源头关停了一批超期、超容量、超负荷运行、外排水质不达标、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尾矿库,叫停涉及这些尾矿库的选矿厂49家,对大厂、车河、芒场“三大矿区”打击盗矿、盗采、滥采乱挖行为;按照“三不留,一毁闭”的原则,封堵了所有非法开采和盗矿的窿口,炸封取缔小矿洞超过100个,摧毁非法工棚300间,基本上控制了尾砂直排刁江的状况,刁江水由黑变清。
2006年起,南丹又开始新一轮的刁江治理。
“当时一缺资金,二缺技术。”刘作明说,“为争取到资金,那几年,我们跑了几趟环保部。”刘作明说。
为弄明白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如何防治,2007年,刘作明专程邀请了国家环科院的博士上门给全县领导及副科级以上干部授课,组织40多人分批去南京、济南、铜陵学习怎么防治,怎样开矿。“出去一趟后,学到了很多新观念新技术,比如陶瓷过滤技术,干砂堆放废渣等等。”
铁腕治污
在南丹,始于2006年的刁江二期治理是一场更为严厉的整治。
“南丹采用了三大高压手段:堵、清和修复。”南丹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廖国璋说。
堵——堵住源头污染。
南丹的采选冶企业大多位于刁江源头,“源头控制被公认为是防止重金属污染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措施”吴海悫说,“按环保要求,南丹严格规范所有采、选、冶企业。”
清理排查,整顿取缔。产能落后的坚决淘汰,没达标的限期整改、经济处罚,布局不当的实施搬迁,随后的5年内,南丹取缔了一个以盗矿为生的“灌阳村”,遣返矿山盲流务工人员2万多人,炸封非法矿窿301个,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安全环保不达标的非法选矿厂46家。“南丹再想新上一个冶炼厂已经不可能了。”河池市环保局纪检组长蒙仕林说。
经过治理,南丹的采选冶企业已大为减少,目前有采矿企业6家,选矿企业54家,冶炼企业20家,重金属污染防治成为所有矿山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
清——强化对采选冶企业治理。
采矿企业,废渣必须按要求堆放,尽可能井下充填,减少废渣量。
选矿企业,要求推广先进的陶瓷过滤技术,用以分离尾矿浆,水、渣分离后,废水回收,经沉淀处理循环使用,尽量不外排,如向外排放,必须处理达标排放。尾渣则运到指定的干堆场堆放。新建的干堆场必须严格按环评要求建设,配备拦渣坝、防渗层、渗滤液收集池、周边排洪沟、库面雨水收集沉淀池,防止含有重金属的尾矿再次渗透污染。不符合标准的干堆场要实施搬迁。
冶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全面推行综合回收技术、清洁生产、厂区清污分流、危险废物严格管理等,责成每个冶炼企业建污水处理厂,让三废达标排放。
强化污水末端治理,实施刁江水质预警监控。在刁江源头设置5个监控点、干流设置2个监控点,每周二、周五定期分析水中铅、镉、砷、锌、铜等元素含量,并对刁江源头所有采选冶企业进行定时不定时巡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不留后患。
修复——土地修复。
利用客土法和植物修复法对污染的河流、农田、土壤进行修复。“南丹受污染的土地有数百亩,主要是砷、镉超标,高的超20-30倍,低的也有4-5倍”刘作明说,“客土法就是把污染的土地,挖掉50厘米厚,搬到专门的填埋场,再从外面运来好土覆盖,种上植物。”
经过系列高压措施,刁江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据河池市环境监测站对刁江流域实施的常规监测和预警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刁江水质属于五类水,到2007、2008年逐步改善,2009年已经全面改观,2010年到2011年2月基本稳定在地表水三类水标准之内。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蒋林音乐家傅磬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他用激情和灵感创作的旋律,却并没有离我们而去。8月27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联、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广电局、北海市人民政府、...
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