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上体育课,因为我们学校没有篮球场……”1月7日,记者在采访时,金城江区第二小学的学生们说,他们很想打篮球,但学校没有多余的篮球场地。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河池城区的多所中小学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体育教师紧缺、学生活动场地狭窄等,导致体育课无法有效进行,使学生想通过运动的方式,达到锻炼身体开发智力的想法“受阻”。
活动场地人均不足1平方米
“我们学校有24个班,一个班50名到60名学生,算起来就有1400多名学生,而学校只有两个篮球场、两个羽毛球场和一个排球场,加起来总共1000平方米左右,平均下来,每名学生的活动场所不到1平方米。”金城江区二中体育教师张文光说,“场地那么小,我们没有办法上好体育课。”
1月5日下午,在该校体育课的课堂上,记者看到有部分学生在球场上打篮球,一部分学生在羽毛球上打球,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在校园内瞎逛。
该校初一学生蓝加龙说,由于学校场地有限,每次上体育课,都是老师先集中他们围绕两个篮球场跑一下步或做热身运动,然后就让他们自由活动,有时候老师也会安排他们练一下篮球、立定跳远等项目。
记者从金城江区第五中学了解到,该校配置有200米跑道的田径场,4个篮球场、3个羽毛球场和10个兵乓球台。然而,该校有31个班,每次上体育课时,都是4个至6个班同时上课,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活动场所,老师只能在上课的前十几分钟集中安排一些活动,剩下的时间则由学生自由支配。
据悉,中小学校体育场所、器材配备基本标准为,小于等于18个班的学校,要具备一块300米(环形)田径场,2块篮球场、1块排球场和100平方米的器械体操区;而30个班的学校,要有一块300米(环形)田径场,3块篮球场、2块排球场和200平方米的器械体操区。
然而,河池城区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场所未达到这个标准,由于场地受限,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上体育课时都无法安排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只能安排跑步、立定跳远等与中考体育测试有关的项目。
学校缺乏专职的体育教师
据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比例为,小学1年级至2年级每5个或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年级至6年级每6个或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6个或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8个或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目前,城区多数中小学校未达到这个标准。
“我们学校已经20年没有来过新的体育教师了。”金城江区第十小学体育教师覃远足说,他于1993年进入区十小,之后学校就再没有进过体育教师。目前,该校一共有16个班690名学生,除了他是专职的体育教师,其余的2位体育教师都是“客串”的。
“现在的学生比较多,一个下午经常有5个或6个班的学生同时上体育课,我们学校只有5名专职体育教师,无法配足专职的体育教师,所以只能由别个科目的教师来上体育课。”市实验小学总务主任莫卫提无奈。
据悉,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是目前河池城区不少中小学面临的普遍问题,而现有的体育教师,每周都有14个至16个课时,而有些体育教师,除了上体育课,还兼上其他课程、负责学校课间活动的统筹、体育类兴趣班或少先队的辅导等工作,任务很繁重。
学生的运动量参差不齐
按规定,每位中小学生每天的运动时间为1小时。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城区小学的小学生基本上能达到每天运动一小时,而中学生却未达到每天运动一小时。
“早上安排半个小时让学生做操、跳绳、踢毽子等,下午安排半个小时的课外活动,基本保证学生每天有1个小时时间来活动。”市实验小学体育教师黄慧扬说,为保证每天1个小时的运动,各校纷纷推出“阳光1小时”活动,如广播操、韵律操、手语操、竹竿舞、跳橡皮筋等,锻炼学生体魄。
据了解,各校每天除了安排早上、课间做操外,每周还安排2节至3节体育课,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运动量,即便如此,中学生的运动量还是未达标。
“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哪还有时间锻炼。所以单靠学校每天安排的做操、体育教师安排的运动量,无法达到每天运动1个小时的要求。”金城江区第三中学体育教师李军说,有些学生上体育课“钻空子”,为逃避体育课,假称肚子痛、感冒、头晕等。
据金城江区第四小学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校814名学生进行检测后,眼睛近视有167名,近视率达24.3%;平均每个班有2至3个学生属于超重或肥胖,加上偏瘦的学生,有将近半数的学生属于体重不达标……
学生体质的下降,是否与缺少体育运动有关,家长如何看待?有关部门是否有话说?本报将继续跟踪报道。
新闻推荐
落实惠民政策 推进设施建设 去年河池市投入教育项目资金11.8亿多元
本报讯
(记者
韦立标
通讯员
韦添耀)2012年,河池市切实把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大力推进教育项目建设,...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