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林郁婷)
近日,家住南新西路的韦小姐连续两天接到来电显示为“+0771110”的电话。接听后,对方称他们是南宁市公安局的,韦小姐涉及一起刑事案件,请她协助调查,并且能够清楚地说出她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详细信息。韦小姐满腹疑惑:若是其他电话,她会当成是诈骗,置之不理。然而“110”打来的电话,有没有可能是真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河池市“110”指挥中心负责人。
“很明显,这就是诈骗。”“110”指挥中心负责人陆洲说,“110”是报警服务台,警方不会用“110”号码办案,上述情况只是电话诈骗的一种手段,早在几年前就在全国其他地方出现。不法分子利用电脑上的电话模拟器软件,可模拟任何一个电话号码。由于“110”号码知名度较高,市民不明就里,容易轻信上当。
陆洲告诉记者,在全国各地,电话诈骗案件很多。而河池市“110”指挥中心,每个月都会接到20个以上提供诈骗线索的电话,其中,用电话诈骗的线索占一半以上,有3至5起已成诈骗事实,涉案金额少则一千元,多则上万元不等。前段时间,河池警方查获一个诈骗电话,犯罪分子在河池分别注册一个本地座机号码、移动号码,再设置呼叫转移到另一个号码,然后潜回福建三明市活动。通过群拨、群发电话、短信,引诱市民上当。
“在当今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个人信息易被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非法获得,”陆洲说,“由于利用‘110’诈骗的,都是异地作案,钱追起来非常麻烦。所以请大家提高警惕,防止案件发生。”
据介绍,电话模拟器软件只能虚拟电话,而不具备真实呼叫功能。“要识别该电话是否是诈骗,最简单的方法是,回打过去,再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以知道电话的真假。市民最好弄清楚几种常见诈骗的形式和容易发生诈骗的地点,谨防上当受骗。”陆洲建议。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高东风
通讯员
唐燕珍)
“我们用上电风扇了!”5月28日,金城江区保平中心校的同学们兴奋地欢呼着。
&nbs...
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河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