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维驻华大使查尔斯·纳蒙对、马拉维驻华大使馆参赞何拉瑞亚·曲芭瓦娜、驻华大使馆中秘杨文中一行,来到我县考察草莓产业发展情况。在水湖镇李扬草莓种植基地,非洲客人向草莓种植户和县农技人员详细了解了草莓生产种植技术。(杨慧摄)
隆冬时节的北方大地,水声冰下咽,北风刺骨寒。然而,春节前夕,记者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看到,这里专门开辟的“长丰草莓销售专区”里,呈现出一片火爆景象:不仅批发运“莓”的车辆穿梭不断,而且“零购碎买”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在这里做了3年草莓生意的安徽阜阳批发商胡斌告诉记者:“俺三年雷打不动销售长丰草莓,今年元旦以来,平均每天销量都在1万公斤以上。”
其实这只是长丰草莓赢得市场青睐的一个缩影。在上海、在天津、在南京、在郑州、在青岛、在合肥,长丰草莓同样高开高走,商气暴涨。“如同整个经济发展一样,农业要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危机所在,适时转型升级,确保做大做强”。长丰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胡成玉在总结长丰草莓发展经验时如是说。
转型——
让长丰草莓与“市”俱进
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安徽长丰县,拥有78万人口,耕地面积105万亩,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农业资源十分丰富。这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种植草莓,然而在前14年时间里,却一直呈各自为战、无序无规的状态,以至年复一年,“水果皇后”成“市场弃婴”,莓农一次次将成篮的草莓抛进臭水沟。
市场是农业生产的风向标,发展草莓只有紧盯市场,与“市”俱进,才能大有出路。2003年,长丰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形成以上共识后,决定对长丰草莓实施“重启、升级、杀毒”三大疗术。
——重启,实施“小莓大作”;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先后争取了国家级草莓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国家星火计划“无公害草莓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在水湖、罗塘、左店三乡镇打造了“大棚草莓金三角区”,编制了《草莓育苗技术规范》、《江淮草莓促成栽培生产技术规程》、《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三大规程,实行统一栽培模式、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栽培标准。
在生产环节上,成立农业执法大队,加强草莓生产资料市场监管、禁用、限用等,促使10年间未发生一例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在育苗环节上,组建了草莓脱毒组培中心,实行异地高山育苗,解决了草莓品质退化问题。在技术环节上,启动实施内、外专家项目工程,先后引进日本、以色列、美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10多位草莓专家以及国内近百位高端人才来长丰进行田间指导,解决了土传病害、蜜蜂传粉等重大技术难题,并大面积推广了薇喷滴灌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栽培水平。在销售环节上,投资400多万元组建了草莓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对上市草莓每天抽样50多批次,发现超标当即销毁。同时,建成了2000多立方米的冷库,配置冷链运输车10多套,并推出10多种系列包装。
——升级,推广全新品种;阮巷村村民蒋秀芝是种草莓的“老把式”,过去一直把“宝交早生”、“丰香”作为主打品种。六年前,她突发奇想,暗自引进果型正、甜度高的“丰澄一号”。也正是这一步引种,她的“草莓宝宝”被专家评为长丰县独一无二的“草莓皇后”,由此赢得市场的青睐。此后不久,蒋秀芝租赁了30亩土地,另辟蹊径,全部建成钢架大棚,种植果型正、硬度强、甜度高的“红颜”、“雪妹”等草莓新品种,价格一路攀升,亩均效益突破万元。
蒋秀芝的经验给长丰县政府一大启示:草莓种植要与“市”俱进,必须常流水不断线升级更新。这里每3年一次对草莓品种进行换代。2010年秋冬,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达14.7万亩,品种全部以“丰香”、“红颜”、“章姬”等为主,总产量近30万吨,连续多年稳居全国草莓设施栽培第一大县。
——杀毒,除去重茬病患;对于“草莓老区”长丰县来说,由于“莓龄”偏长,造成连作障碍,导致草莓容易患病。为此,该县推广高温、轮作、氢氨化钙“三法联动”以及一季水稻一季草莓的水冲病毒法,从而为草莓生产装上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病毒大为降低。
转型,让长丰草莓果型晶红艳丽、性感诱人,细腻脆嫩、酸甜可口,先后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被国家标准委认定为全国唯一国家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综合价值位列全国78位。
惠农——
让长丰莓农鼓起腰包
“种啥、栽啥甭去管,鼓起腰包就划算”,这是长丰县流传多年的顺口溜。“长丰草莓之所以25年‘长生不老\’,个中原委就是草莓已成为长丰大地呼声最响、走势最好、效益最高的农家作物。”长丰县农委主任王克全对记者说。据王克全介绍,多年来长丰县多管齐下,确保莓农腰包常鼓。
——加大投入,降低成本;长丰县从2004年开始逐年加大投入力度,每年对新发展的标准化钢架大棚小区给予每亩不低于3000元的奖补,对推广使用草莓原种苗的农户每株给予1元的补助,确保当年种植当年获利。统计表明,近几年来,长丰县投入项目资金达4000多万元。
——构筑“险箱”,减去风险;该县在全国首创“草莓信贷+保险”的风险保障模式,县财政在足额配套保费的基础上,协调金融机构大胆放贷,确保莓农“灾祸有损失,腰包不会瘪”。
——做大营销,优化环境;几年来,长丰县在全县组建了七大草莓专业市场,设立了草莓客商服务中心,为外地客商做好服务。2006-2010年连续5年,每年大年三十,县领导不与家人团聚,却与前来收购草莓的外地客商一起欢度除夕。县农委还印制了全县联络员卡片,标明县、乡政府联络员、专业市场联络员,及时有效地为客商提供产销信息、运输调度、食宿接待、纠纷调处等服务。县草莓联合社不断开发草莓系列包装,为提升长丰草莓销售的档次和品牌形象做好服务。
——公司+农户,坐收“莓”利;该县引进了近10家草莓生产企业,组建了30多个草莓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行苗果一体化订单生产、销售,让莓农坐收“莓”利。记者在义井乡采访时看到,北京中科思壮公司去年在这个乡杨店村租赁了125亩土地用于新品种草莓苗繁殖和鲜果生产,前期投资300多万元,兴建了106个钢架大棚,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让当地70多户农户种植。生产的鲜果,公司以高于市场一倍的价格上门回收,种植户每亩获利可达1.2万元。莓农甄长雨说:“是‘思壮\’让俺卖草莓由‘穿山甲\’变成‘坐地虎\’,俺再也不愁草莓卖不上好价了”。
据统计,2010年,长丰拥有草莓种植户6万多户,从业人员11.2万人,受益农民25万人,亩均产值1.4万元,亩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
推介——
让长丰草莓名扬天下
10年谋一果,扬“莓”天下知。近十年来,长丰县委、县政府四任领导一个声音:文化搭台,草莓演戏,唱响品牌。截止目前,该县已连续举办十届草莓文化节,连续四年与央视合作进行全方位推介。每年都由县领导带队上京津,进沪宁,让长丰草莓走进人民大会堂,飘香钓鱼台国宾馆。通过举办草莓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大型演唱会、全国草莓专家研讨会、草莓产业发展研究会成立大会、草莓功臣表彰颁奖大会、草莓功臣京城游等系列活动,矗起了“长丰草莓”品牌,树立展现了“中国草莓之乡——长丰”的新形象,扩大了长丰草莓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在刚刚闭幕的杭州中国农产品品牌大会上,长丰草莓品牌价值评估价达5.59亿元。
北京新发地市场常务副总经理顾兆学说,长丰县草莓文化节的举办为市场积聚了人气、商气、财气,在新发地,长丰草莓销售已成为整个草莓市场的风向标,长丰草莓的发展不仅让莓农鼓起了腰包,也为新发地带来了滚滚财源。·孔宪昌·
新闻推荐
春节将至,为让联系村贫困家庭和局系统困难职工能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1月27日上午,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杜胜红带领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带着慰问品,冒着凛冽的寒风,...
长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长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