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的杨庙镇宋楼村,刚刚过了惊蛰第二天,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民间有“过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的农谚,各地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民忙着春耕备播,开始一年之计的希望。
田间地头,村民正在往地里拉肥送粪,清沟、沥水、除草,已旋耕过的农田一片平整;乡村道路上,一辆辆满载农资的车辆往来穿梭;集市上,村民正忙着购籽种、买地膜……董善连正在家里检修保养旋耕机,“拧开油箱的螺丝,查看一下有没有齿轮油”,他指着这台旋耕机满面春风地说。
原来,去年省农委、省财政厅、省农机局联合发文表彰2012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农机大户标兵和粮食生产大户,并对受表彰的全省农机大户标兵和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各奖励一台价值10万元的四轮驱动奇瑞耕王拖拉机一台。而杨庙镇宋楼村董善连榜上有名,成为我县历史上第一个受到省级表彰并重奖的农机大户。他正在保养的正是这台奖励的机子,有了这台机子,董善连提高了耕田的效率,也节省了费用,“我是去年12月中旬拿到家的,本来打算自己买的,现在奖励了就不用买了,这台机子就留在本地,干自家的活。”说着,董善连熟练的往机子上一跃,发出阵阵轰鸣声,开始了耕田。自家门前的一块小田块,不到10分钟就旋耕好了。
董善连是位懂技术、善钻研、相信科学的现代化农民。6年前就购置了一台大型拖拉机、一台收割机从事农业生产服务,2010年4月他发起组织成立了长丰县联邦机插秧服务专业合作社,社员共计60多人,通过农机经营收入不断添置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各类农机具60多台。目前,他以个人名义在宋楼村承包了500亩的土地,三十头社区承包了700亩,全部用来种植小麦和水稻。此外,他也积极开展跨区域耕作,为本县其他乡镇及周边县开展机插秧、机播、机耕、机收等代耕代种服务,“我今年在汤池代耕代种就承包了10000多亩。”
春季是小麦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董善连一边忙于农事,一边着手开展春季培训。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下午,刚好赶上他的“培训”。他把社员们邀请到自己家里开会,布置当前春季的主要工作,分工到人,“3月底之前,所有的农机具再检修一遍,确保正常作业,其次是小麦的田间管理,趁着晴好天气,清沟沥水除草,一样不能少,同时要追撒拔节肥。第二块重要工作是育秧,现在紧跟的工作是备营养土。”董善连细致的说着当前的工作,据他介绍,目前小麦长势非常好,日常管理工作大体结束,“现在最重要的是开始备营养土育秧,大概需要10万多斤。”
董善连积极引进水稻播种流水线,建立工厂化软盘育秧基地,力争为更多的群众提供从育秧、机耕、插秧、机收的一条龙社会化服务。他将机插秧技术示范、服务、推广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宣传带动,本地的水稻机插面积增长迅速,今年水稻育秧面积达到了12000亩,稻种总计需要3200多斤,“现在刚刚买过300多斤”。
看着已经返青的绿油油的麦苗,董善连乐呵呵地说,“按照目前小麦的长势,今年的产量能达到六七十万斤,预计水稻产量有100多万斤。”当记者问到一年的付出能有多少回报时,他更是笑了,“一年的投入将近有40万元,但是纯收入也有三四十万”。看到董善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风吹麦浪阵阵香,我仿佛看到了秋天的收获。
·任芳·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结合长丰县县域经济特点,长丰县国家税务局积极落实优农惠农政策,促长丰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利用各种渠道...
长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