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受“草莓致癌农残”传言波及,合肥市长丰县草莓尾果滞销严重。从4月25日某央媒节目播出后,短短十来天,当地种植户损失超1.5亿元(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06版)。
长丰草莓协会会长夏世祥和种植户都坚称,长丰草莓这次是躺枪了,因为央媒节目中的8份样品来自北京和浙江,并未提到安徽长丰。而且长丰最后一批进京的草莓是4月4日发货的,顶多只能卖到4月7日,不太可能是央媒记者买到的样品。
躺枪的连锁效应是伤农,当地种植户已经蒙受巨额的损失。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一季辛劳,成果就此大打折扣,这种心痛,更驱使我们去深思为什么躺枪会轻易发生。
从毒西瓜到毒大米到毒豆芽等等等等,近年来,媒体、社会曝光的农药残留丑闻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在少数。
一边听着惊悚爆料,一边焦虑地吞咽。相信这种滋味,你我都心知肚明。舌尖上的安全,牵着民众最敏感的一根神经。病从口入,谁都知道血肉之躯难以承受农残之毒。偏偏农残在民众眼里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人们不可能带着检测设备去买西瓜、买草莓,能做到的就是离可能存在的危险远远的。拿这次事件来说,“草莓致癌农残”一曝光,相当一部分民众可能就不问草莓出处,统统不买,这可能也是长丰草莓这次轻易躺枪的原因之一。恐慌也好,“狼来了”也好,民众这种隔离式的自我保护,心理根源是长期难以改善的食品安全状况积累成的信任危机。
要避免类似的 “躺枪伤农”,归根结底是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如何重建社会对食品安全的信任。短期来说,必须严格执法,问责行政不作为;必须严惩违法者,严防死灰复燃;必须信息公开,杜绝遮遮掩掩。长期而言,要扭转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心态,要纠正只顾经济效益不顾良知的扭曲价值观。
欣喜的是,今年10月1日起,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将正式实施,这是食品安全法首次明确提出在蔬菜、瓜果等生产中禁止使用剧毒农药,无疑将给高毒、高风险农药及农药高残留戴上“紧箍咒”。 本报评论员 吴水桂
新闻推荐
公职人员借款40万让辖区企业来担保到期不还账还玩失踪 企业受牵连损失惨重 长丰县市场监管局正在调查
到期不还账还玩失踪 企业受牵连损失惨重 长丰县市场监管局正在调查
长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长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