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长丰 > 正文

合肥人陈频与楹联

来源:合肥晚报 2020-12-06 01:11   https://www.yybnet.net/

陈频先生是长丰县罗集人,曾经担任过合肥市西市区文化局局长、司法局局长,现在是安徽省楹联协会副会长。他从18岁开始提笔创作文字和音乐,一坚持就是一个甲子。

老人家是个多面手,的确,文学方面,已经正式出版过《草木有情》《短笛无腔》《细流无声》等;歌词方面,多年前就为《梁祝》填词,并被这首协奏曲的原作者之一陈刚公开朗诵,作品《包河的月亮》《天鹅湖圆舞曲》以及合肥第一支《社会主义荣辱歌》等歌曲更是广为传唱;而我最想采写的还是他在楹联方面的成就。

在2018年“长丰县首届丰收节楹联有奖征集评审”现场,我见到了陈老,并当场写了几句打油诗:

陈老不老,

心态年少。

文章千秋,

佳联更妙!

他笑哈哈地说,只是爱好而已,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从前别人家过春节大都是写些古代文人传下来的对子,或是一些名家诗词,但自己家却是自拟春联。

过去合肥讲究一些的人家都是这样,即使是粗通文墨的人也要请来书家上门书写,仪式极其庄重。先是洗脸、净手,再敬香茶,然后抬出八仙桌,备好笔墨纸砚,纸必是那大红色洒金纸。紧接着向书家报出家里一共有几扇门,并且正门、堂屋、厨房、仓房等分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屋里住的是何许人也都要交待得明明白白,因为不同的房间,春联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到了初一早上,庐州城里的文人们聚集在一起,一边相互拜年,一边欣赏各家的春联,既比内容的雅俗,也看字体的高下。

最好玩的是生意人,他们非常重视吉祥的话语,同时也结合了自己的买卖。陈频先生举了几个例子,比如缝纫店的“妙手裁云锦,精心剪春光”,钟表店的“可取以准,勿失其时”,皮草行的“暑去寒来这厢有暖,裘轻草细表里适宜”等。

当然,更多的普通人家还是要到街上买春联,那时十字街、文昌宫一带集中了许多卖春联的地摊。

当时合肥北乡人大多去合肥、寿县、定远等县城,市面上卖春联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穷困潦倒的读书人自己撰写自己卖,那样可以多挣几个;还有一种虽然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但还要维持文人的那么一点脸面,于是自己在家里把春联写好,雇人到街面上去卖。

陈老给我说了一个与春联有关的故事:“当时有一个姓李的前清秀才,住在小南门街上,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师法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赵孟頫等大家,尤其擅长魏碑。他撰写的春联一出现在十字街,不一会儿就围满了购买的人。虽然每副春联比别人的要贵一点,但一个时辰不到就卖光了。”

据说,他一年内在十字街那里要摆上七天的地摊。因为生意兴隆、供不应求,除了从家里写好带去的春联以外,他还根据顾客的要求和内容现场书写,只是那样价钱要高一点,而光顾的大多也是买卖人。

陈老问我,听说过“二十四,写福字”吗?就是说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家家户户都要张罗写春联,以便到了年三十好贴门对子。那时讲究的是现场创作、名家书写,是春节诸事活动中的一件大事。

他继续为我讲解这方面的知识。中国人过年,写春联、买春联、贴春联似乎是必做的习俗之一。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被誉为“诗中之诗”。过去文人墨客大都擅长创作对联,并亲自书写贴于门上。家里来了拜年的客人,自然也要伫立门前欣赏、赞叹一番。

他回忆说:“小时候,每到年三十的上午,父亲早早地就把我从被窝里提溜起来。母亲从面袋里舀出小半碗面粉,和上水,在煤球炉子上打糨糊,然后用糨糊把春联贴到门上,父亲一边用笤帚疙瘩把春联刷服帖,一边要我离远一点,看贴得正不正。那时家里就流行把福字倒贴,寓意‘福到了’,和今天不同的是,倒贴的福字一般只出现在厨房、储藏间等处的门上。”

他还记得小时候春节期间逛庐州城的情景,二十四一过,十字街、后大街等热闹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卖春联的了,一根绳子拴在两棵树的树干上,小细绳上用夹子夹着红纸黑字的对联,那是样品,供人们根据上面的内容选择,然后在地摊上堆放的春联中挑选自己看中的内容。都是一些吉利的对子,经商的喜欢挑“年年顺景财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寻常百姓人家则选一些家和丁旺的句子,像“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等;而那些官宦人家大多喜欢附庸风雅,常常亲自撰书,像“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这样的对联,过去就出现在横街上一户大宅门的两扇门上。

每次见到陈老都有新收获,第一次采访因为要评选长丰县首届丰收节楹联,时间太紧,只好约定再去他家。

第二次见到陈老是在他的家里,一个大大的“福”字悬挂在客厅里,他给我们讲了“福到”的故事。

也是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据说当年他用“福”字作杀人暗记,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务必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第二天,朱元璋派人上街查看,看到家家都贴了“福”字,正在不知所措之际,发现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朱元璋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人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过春节时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这自然是传说,但合肥人家贴春联还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看春联就知道这家主人姓什么,有的还有典故。

《安徽文史资料全书·合肥卷》里谈到旧时合肥范家在春节时贴的对联:“义立田千亩,仁推麦一舟”。其上联说的是宋代大文豪范仲淹立义田千亩赡养贫苦族人;下联是指明朝范敬先未中进士之前家里十分贫穷,有人看他可怜,送他一船麦子,他却转而周济更加贫困的亲友。

陈频先生说,过去他们陈家也有一副春联:“名高七彦,计出六奇”。这也是有出处的,“名高七彦”指的是汉末文学家陈琳,他是建安七才子之一,故称七彦;“计出六奇”是说汉初武阳人陈平,后来成了刘邦的护军都尉,善用反间计。

聊到我们李家,陈频先生诙谐地说,这可是个大姓,过去合肥有四大姓,龚、张、李、段都是赫赫有名的。不过,姓李的人家太多,许多都是同姓不同宗,因而春联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比如“才高倚马,望重登龙”,“家藏三万轴,经著五千言”,“传经道法,名垂谪仙”等,看到这些贴在大门上的春联就知道这户人家肯定姓李。

□柳丝

新闻推荐

长丰1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虞爱华出席并宣布项目开工

本报讯(记者许根宏)11月28日,全省第十一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合肥分会场暨长丰县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

长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长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合肥人陈频与楹联)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