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立体养殖拓宽增收途径
○百亩茭白喜获丰收
○腌制型迷你小黄瓜效益显著
○特种养殖方兴未艾
○苗木成为全镇农民的“发财树”
○塔山美景如画
○苗木不出山,自有客商来
○双季茭白成了市场抢手货□张军 本刊记者 刘咏平 陈强 文/图
包公镇位于安徽省肥东县东部,距县城20公里。东与巢湖市、滁州市毗邻,县内与石塘、古城、张集、马湖、梁园等乡镇接壤。312国、辅道、店高路穿镇而过,宁西铁路横贯东西。
作为包公故里,近年来包公镇主打包公文化中的寻根文化、族谱文化、孝亲文化,并结合周边的山地资源和农田,把包公文化寓于山山水水之间,大力发展集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孝亲感受、廉政教育于一体的游览长廊。同时作为传统农业乡镇,包公镇还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美好包公”这一主题,以生态立镇、农业稳镇、文化兴镇、旅游强镇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土地平整项目,引进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畜牧养殖业:鼓起农民的腰包
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了伟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一进大门口,只见数几百只颜色各异的土鸡正在门后一边吃着食一边悠闲地晒着太阳。进到里面,记者注意到,在这个数百亩的养殖园里,饲养了数千只大白鹅以及颜色各异的鸡鸭,它们有的正在吃食,有的正在嬉戏着,还有的则安静地躺在一边休息着。而在一口和足球场差不多大的池塘边,数百只大白鹅正在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扑棱着翅膀跳入塘中。
据了解,公司负责人宣斌是无为人,以前一直做路政工程。2012年4月,通过在这里种植林木失败的朋友转让,在这里搞起了养殖场。3年来,为了将公司做大做强,他不断加大投入,前前后后共投入了1000多万,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占地今500亩,涵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以及蔬菜种植的综合性特种养殖企业。“我们园区主要以家禽饲养为主,目前共有土鸡8000只、贡鸡3000只、白鹅3000只以及若干的羊、猪等,一个月光喂食的成本就在四五万元左右。”现场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考虑到综合发展,我们又利用园内的9口面积达200多亩的水塘,搞起了水产养殖,包括鱼、鳖、毛蟹等。此外我们还利用有利的水利和土壤条件种起了茭白、藕等反季节蔬菜,目前正处于采摘期。”
在园内,记者看到一位老人拿着一把铁锹在种树苗。据了解,老人叫阚育鲁,就是这附近村的农民,现在被聘用为公司里的工人,日常的工作就是负责家禽的喂食及绿化树的种植。“像我们这一把年纪了,还能上班拿工资,搁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说到待遇,阚老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每个月有2000多块钱的收入,维持家里的日常开支一点问题都没有,在家门口能有这样的收入已经非常满意了。”
据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包公镇十分注重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已经涌现出了不少像伟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这样上规模的养殖企业,“目前全镇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共有45家,大部分养殖品种为猪,牛、羊、鸡等。像去年我们镇共出栏生猪66787头,出栏牛和羊则分别为1817头、9141只,出栏各类家禽86万只,养殖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农业示范园:大棚里绿意盎然
告别了伟纳公司,我们来到了位于大张村附近的丰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示范园。一进园区,一排排整齐立在路边农田里的钢架大棚便映入了记者的眼帘,而大棚内辣椒、黄瓜、番茄、花菜等各种蔬菜蓬勃生长,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在现场,记者见到公司的负责人孙德华。据了解,今年59岁的孙德华是合肥市二十埠人,之前一直做与建筑相关的生意。近年来随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他心动了。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他决定来到乡下发展种植业。可是种植什么呢?左思右想后,2012年,他与身边的朋友合伙来到了包公镇承包下了这块地,种起了有机蔬菜。
说起刚起步的那段日子,孙德华打开了话匣子,“刚来的时候,这里也就是一片抛荒的农田,附近连灌溉的水塘都很难找到。”为此,他和合伙人请来了工人修路、架设电线,并雇来了挖掘机开挖了数十口用来灌溉的水塘。“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三年来,为了将公司做大做强,他们前后共投入1000万左右,扩大种植范围,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占地近500亩,年产值可达300万元左右,涵盖种植有机蔬菜、水稻、小麦和水产养殖的综合性企业。“其中我们的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在110亩左右,由于蔬菜的季节性较强,为了将灌溉的水塘利用起来,我们就在塘里搞起了水产养殖,目前已经养殖了几百万尾的鱼。”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园区目前共有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大棚,种植的蔬菜瓜果品种有20多个,其中大部分以反季节蔬菜为主,如:黄瓜、番茄以及茭白和藕等。每天卖出的数千公斤蔬菜基本上销往合肥市的周谷堆批发市场。由于种植面积较大,园区的种植采用了现代先进技术,浇水、控温、除虫等均有一整套设备。“像咱们的这个温室棚,上面的卷帘能够根据天气条件自动收缩,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孙德华告诉记者。
中华孝贤坊:养老观光好去处
提到养老,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与那种封闭式的敬老院联想在一起,但在包公镇的塔山中华孝贤坊养老基地,记者却看到了另一番与众不同的风景:虽然时值冬季,但高矮不一的塔山山坡上种满了各种郁郁葱葱的桂花、紫薇、枇杷树等,一片绿意盎然。远处山坡尽头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一栋栋临湖欧式建筑坐落其中,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据了解,塔山中华孝贤坊养老基地是由安徽省龙图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2004年投资兴建的。作为一家以老年居家养老为核心、以老年医疗康复为前提、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依托的包公故里厚重历史文化为基础的综合型老龄产业服务性公司,为了将筹备10年之久的该项目建成中国一流的多功能养老机构、中国唯一的包公故里文化遗产观光市场,3年来公司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科技和高投入,其中光园区的生态环境已投入大量资金,目前养老基地已初具规模。
“园区目前占地3520亩,种植了30万株、多达151种的城市景观林,比如桂花、紫薇、枇杷树等。”谈及未来的规划,公司一周姓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道,“未来我们准备充分利用安徽高端教育资源,计划聘请高等院所专家教授,加强养老科学研究。同时设立养老服务培训基地,提高养老服务内涵和服务水平,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此外我们还准备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评定制度,实行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从而进一步地探索自然养生保健新理论,探索创建无线养老社区,探索低碳生活养老社区,探索社会养老服务新机制。”
据了解,近年来,包公镇结合境内的大部分山地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辖区森林覆盖率高、山水交融、风光迷人的特点,将包公文化寓于山山水水之间,大力发展集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孝亲感受、廉政教育于一体的游览长廊,目前境内像塔山中华孝贤坊养老基地这样的旅游观光点就有好几个,“未来我们准备结合周边的山地资源和农田,建立虎山游览区、生态农业观光区,把两个游览区与周边的太子山游览区、岘山水果采摘观光区、塔山孝贤坊养老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与孝廉文化相融的游览长廊。然后用3-5年时间把这一片打造成较为成熟的文化旅游聚集地。”该镇宣传委员张军向记者如是表述道。
新闻推荐
○崔林和村文书在交谈 ○生病前的崔林阳光灿烂 ○接受治疗 ○崔林吃的药 ○崔林在做家务家住包公镇新生社区的崔林,今年三十岁,原本性格开朗的她曾经拥有幸福的家庭,体贴的老公,但无情的病魔...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