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记者走进巢湖市栏杆集镇看到,在惠农政策引导下,当地群众整治塘坝热情高涨,不少已经清淤、整修或扩建的塘坝都已蓄满水。
修当家塘 用水有保障
在北陈村,被重新清理并扩宽加深的当家塘双英坝已经蓄满了水。几个农民正在给塘的涵口扎上铁丝网。 栏杆集镇税务员费贤圣指着周边的农田介绍:“双英坝因年久失修,被淤实的这口当家塘因蓄水功能差,在大旱季节根本当不了‘家\’。今年,该村加大投入,把这口塘深挖扩建到200亩,周边农田以后可以不喊‘渴\’了。”
栏杆集镇地属丘陵,过去“十年九旱”。由于水利条件差,农民灌溉用水比较困难。离该镇最近的巢湖和滁河,对于栏杆集镇来说,都是“远水”,解不了当地农田“近渴”。曾经的干旱让当地农民吃尽了苦头。因此,当地农民把兴修塘坝作为农业生产头等大事看待,修好当家塘,留住天上水,蓄住地下水。近年来,惠农政策也激发了群众多修塘坝的积极性。据介绍,今年,该镇清淤、整修或扩建以农田灌溉为主的当家塘坝就有300多口。
疏通“肠梗阻” 用水更舒心
除了多修塘坝,今年该镇还启动了“头号”水利工程——总投资700万元的上头胡灌区改造工程。记者在改造工程现场看到,水泥河沙等建筑物资堆满了工地,数十名村民正忙着清淤、拌浆、护砌,整个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上头胡灌区辐射农田上万亩,它的改造升级,对万亩良田来说至关重要。费贤圣指着正在被清淤的河道说:“这条连接洪桥水库与滁河之间的河道是该灌区泄洪、抗旱的主渠道,但是因为‘肠梗阻\’,导致整个灌区的抗旱、泄洪能力偏弱。改造工程完成后,该灌区的‘大动脉\’与‘毛细血管\’都将被连通起来,会大大提高灌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此外,该镇还有13条沟渠将被清淤整治,还要更新改造4座泵站,新建1座小水闸。据了解,今年该镇将完成265万立方米的农建工程任务,预计2016年1月上旬开始竣工验收。工程竣工后,该镇将新增蓄水量160万立方米,受益人口达万人,受益农田达1.2万亩。
昔日烂泥塘 今成“聚宝盆”
就在这些农建工程的灌溉蓄水能力被提升的同时,它们的经济社会效益也被挖掘。北陈村村民宋胜以每年1000元承包了该村的当家塘双英坝。“我准备投资9万元购买鱼苗,明年鱼塘就能有收益了。”宋胜告诉记者,当家塘成了他致富的新渠道,这几天,他已经买好了草种,准备明年开春就撒种到塘坝上。这些草既是鱼儿的饲料,又可以护塘坝。
像宋胜一样承包当家塘发展养殖业的农民不在少数。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镇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盘活现有水利工程存量资产,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这样做既能够解决塘坝长效管理问题,把水留住,把水管好,又能把水用活,提升了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据《合肥日报》
新闻推荐
“零容忍”整治水上交通安全隐患 重点整治水上违法行为等 整治时间从6日至31日
晨刊讯 1月6日,市交通运输管理局等多单位、部门联合启动巢湖市水上安全隐患整治行动。此次整治将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对全市水上交通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和整...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