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市农委获悉,今年1~7月份,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671.7亿元,同比增长4.4%,总量保持全省第一。
今年以来,市农委围绕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建设,主动作为,科学谋划,始终把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速推动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和“主引擎”,有力推动了农副产品加工业转型创新升级和蓄力发展,呈现出“总量保持全省首位、重点产业持续增长、县域加工势头强劲、私营企业扩面增量、小微企业发展活跃、科技支撑不断增强、品牌建设深入推进”等喜人态势。
在农副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上,15个产业中有11个产业生产实现增长,有10个超全市工业增长平均水平,皮革、粮油、木材和畜禽产品加工业分别增长22.1%、16.7%、13.1%和12.8%;粮油加工和纺织工业产值双双超百亿元,分别达143.62亿元和124.75亿元,占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的25.2%和21.9%,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全市重点产业中的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在农副产品加工业区域发展上,四县一市是合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县域农副产品加工产值占全市三分之二。上半年,县域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80.11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全市的66.6%。肥东县、巢湖市和长丰县列全市前三位,分别完成产值140.59亿元、82.36亿元和77.29亿元,同比增长8.9%、18.6%和12.5%。
私营企业已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上半年,全市实有工商注册登记农产品加工企业3252户,其中,新增307户。
全市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中,395户私营企业增长面达76.2%,较全市高出4个百分点,完成产值314.99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55.2%,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产值增长11.5%,高于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增速7.1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发展成为“双创”的重要力量。上半年,全市485户小微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增长面达73.6%,较全市高出1.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完成产值323.08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56.6%,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产值增长7.1%,高于全市农产品加工业2.7个百分点。
在科技支撑方面,中国农科院安全食品研究院、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陆续建设,已获批3个农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2个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8个农业类院士工作站,农业类高新技术企业30家,农业类科技创新型企业55家,农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个。
(张晓蓉 记者 柳书节)
新闻推荐
坚持“四个全面” 践行“五大理念”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合肥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6年9月26日)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