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横跨长江、接壤南京,曾为六朝畿辅、十代京畿,名公著卿、贤雅达士流连忘返,留下不少名迹遗存。再加上先天优越的地理环境,马鞍山一直是安徽省东部的一颗璀璨名珠,光彩熠熠。而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马鞍山又经历了极不寻常和极不平凡的五年,开创了马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格局。
关键词:晒成绩办六件大事获十一项荣誉
过去五年,马鞍山办成了“六件大事”: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新设立花山区、博望区;慈湖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郑蒲港新区设立,郑蒲港口岸对外开放、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批准;马鞍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宁安高铁投入运营;如期完成全面小康社会计划目标。
获得了“十一项荣誉”: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蝉联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连续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获得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海峡两岸产业转型转移示范基地、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中国诗歌之城等称号。
马鞍山坚持发展为上,狠抓第一要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调转促步伐,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推进协调发展,强化城乡统筹,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活力日益增强。重视民计民生,发展各项事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坚持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关键词:快增长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这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马鞍市出台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张。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跻身千亿元俱乐部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迈四个百亿元台阶,2015年达1365.3亿元,年均增长10.8%;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达6.1万元,是五年前的1.4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5万元;按照世界银行划分标准,马鞍市已达到中等偏上收入水平。
这五年,马鞍山市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正朝着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迈进。2013年,全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99.7%。
关键词:优结构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斐然。这五年,马鞍山市始终把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并向纵深推进。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五年前的6.1∶66.1∶27.8调整为2015年的5.8∶56.7∶37.5,大力发展非钢产业。
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这五年,马鞍山大力推进新兴产业战略性布局,机器人产业获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新的动力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实现翻番,达438.3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56家,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
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这五年,伴随着传统服务业的提档升级,以及金融、保险、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张。2015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12.2亿元,是五年前的1.9倍。以“互联网+”、电商、虚拟经济等为主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茁壮成长。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据全市服务业的51.9%,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关键词:转动力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
深化改革成效明显。这五年,马鞍山全市上下全面深化改革,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行政体制管理改革有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深化农村改革,率先在全省开展“整市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建成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创新驱动力大幅提升。这五年,马鞍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主要创新指标保持全国先进、全省领先水平。成功跻身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行列,慈湖国家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成功组建马鞍山国家铁基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博望剪折机床及刃模具特色产业基地。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这五年,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迸发,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创出新业绩。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870亿元,比五年前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中,中小企业增加值达416.3亿元。民间投资累计完成5047亿元。2015年,限额以上企业网上零售额1.9亿元,比2014年增长近一倍。
关键词:固优势发展后劲增添新动力
开放型经济成果丰硕。这五年,马鞍山全市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多措并举,着力推动开放型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势重塑。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9.6亿美元,连续六年荣登“全国外贸百强城市”排行榜。招商引资提质增效,累计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3283个,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2400亿元。累计外商直接投资74.5亿美元。
多点支撑格局基本形成。这五年,马鞍山市经历两次区划调整,含山县、和县划入马鞍山,新成立花山区、博望区,开启了“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新时代。新设立的郑蒲港新区成为马鞍山市跨江发展的突破口。全市县区、开发园区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多点支撑、多区联动的格局基本形成。
关键词:人为本群众获得感实现新提升
民生工程成效显著。这五年,马鞍山市首次在全国地级市民生指数测评中跻身民生发展百强市行列。累计投入资金167亿元,实施73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
城市功能全面提升。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宁安高铁投入运营,打通了跨江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快捷通道,一个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九华东路、江东大道南延等一批主干道相继竣工通车。建成秀山湖公园、滨江湿地公园等大型公园,新增城市绿道61公里、绿地473万平方米,市容环境进一步改观。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中国李白诗歌节、“江南之花”艺术节等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城市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本报记者朱庆玲
新闻推荐
10月31日下午,巢湖市民族宗教和外事侨务局、巢湖旅游局受巢湖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在市政府召开鼓山风景区免费开放新闻发布会。鼓山是巢湖名山之一,距离巢湖中心市区直线距离3公里,占地2200余亩,森林...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