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乡镇(街道)为基本单元,首次明确将全市国土空间划分为核心优化区、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集聚发展区、农业发展区、生态涵养区和禁止开发区五类主体功能区。
【核心优化区】包括二环路以内的22个街道和政务文化新区2个街道,共24个街道。
功能定位为:集聚高端要素,带动全市、辐射全省、影响全国的综合服务中心和高端金融商贸中心,展现创新活力,开展高科技研发的重要载体和引擎,体现合肥城市特色和文化风貌的标志性地区,具有典型江淮文化特征的宜居、宜游示范区。同时,适度疏解老城区非核心城市职能,控制区内人口规模,适度降低人口密度,合理引导区内人口向外围地区转移。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集聚发展区】包括核心优化区外围乡镇(街道)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以及长丰、庐江、巢湖部分城镇化、工业化重点开发地区,共80个乡镇(街道、开发园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4.99%。该功能区是全市产业和人口的主要承载地区,按照片区产业基础和拓展方向,细分为滨湖片区、主城西南片区、主城东北片区、巢湖片区、庐江片区和水湖片区。
功能定位为:全市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地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全市人口的重要承载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自主创新的核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面向区域的现代服务中心;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大湖名城建设的先导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
【农业发展区】主要分布于江淮分水岭和沿江平原地区,包括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的28个乡镇,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8.89%。功能定位为: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 保障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供给的重要区域。特色种植和健康养殖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先行区,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重点区域。
【生态涵养区】主要分布于巢湖沿岸,重要城乡饮用水源地周边乡镇和山区乡镇,包括庐阳区、肥西县、巢湖市的21个乡镇(街道)及巢湖水面,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52%。功能定位为: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屏障,环巢湖生态建设的核心区,重要的城乡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的重点区,合肥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禁止开发区】合肥市共有禁止开发区域123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个,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9个,重要湿地2个,湿地公园8个,地质公园2个,重要饮用水源地38个,重要调水通道15个,行蓄洪区2个。包括安大、工大主教学楼,省图主楼,江淮大戏院,普仁医院旧址等文保单位。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屋顶安上十几块板子就能发电,平常也不要人照看,自家用电不花钱,每天还有钱挣,这主意真好!”巢湖市炯炀镇朝阳村小王村民组的王世传高兴地说。2007年9月,老王家因其身患尿毒症致贫。这次由巢湖市地...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