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青川通讯员赵军婷)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记者4月22日从合肥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合肥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书已出炉,其中明确巢湖水质保持总体稳定并逐步向好,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双桥河全面达标,PM2.5(细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持续下降。
在今年的碧水攻坚战中,合肥市将完成“十三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终期考核水质改善目标,编制《巢湖流域“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试点方案》,并继续开展南淝河专项行动,确保城市重污染河流和引江济淮通道水质持续改善。按照目标任务,今年,该市清水河流水质保持稳定,水质优良率有所提升,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
今年,合肥市将打响“十三五”暨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根据任务安排,该市将落实长三角区域联合防治,推进低碳城市试点、气候适应性城市试点工作。为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将启动修订《合肥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工作,推进重型柴油车逐步安装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联网。据了解,今年该市将全力推进机动车强制检测维护制度(I/M制度)实施,选择一批有资质的维修企业,并与交通运输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实现联网。
为稳步推进净土持久战,合肥市将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应用,督促企业开展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将结果向社会公开。计划今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
此外,合肥市将发布合肥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开发污染源普查成果,建立各类污染源电子档案,绘制污染源分布图。同时,“智慧环保”建设也快马加鞭向前推进。除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大数据平台(水环境大数据一期)项目建设提速外,今年,全市还将完成134个乡镇(街道)和7个港口(码头)大气小型标准站的建设,启动“天地空大气管控平台”建设;完成南淝河2个微型水质自动站的建设和23个站点的验收,以及全市巢湖流域95个微型水质自动站的建设,实现覆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六大要素的全市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新闻推荐
春暖花开,走进巢湖之滨的肥西县丰乐镇,空气中弥漫着青草沁人的清香,阳光下草木生机勃勃,村民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扶贫产业...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