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巢湖 > 正文

柳暗花明 又一村 靠山杨行摄

来源:合肥晚报 2020-05-09 00:30   https://www.yybnet.net/

○92岁的民间艺人,体力脑力成就健康长寿

○石像,是最坚硬的传说

○洗丹岩,或许是魏伯阳炼丹处

○何去何从,村头总有热心人

○墙上的画,不只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有背包客的身影,欣赏着生态丈量着人文

○文明创建,总是很具体

○壁画,独具特色

○历史文化,是村民的认同

○勤劳的人们,至少心灵手巧

○四顶山上的石头,建成了四顶山下的住房

○芦苇枯黄的还在,葱绿的已经生长出来

○一浪接着一浪,沙滩愈发干净

○田间地头一汪水,稻花香里说丰年

○禁渔后的小舟,形成了一段乡愁

600年前,正值元末明初天下大乱之际,有一人名杨诚,字无二,为避战祸,寻觅一宝地定居下来,并繁衍生息至今。于是,在巢湖岸边,四顶山下,遍野粉红杏花掩映中,有了今天的靠山杨村。

灵山秀水之中,必定风水极好。靠山杨亦然。它背后紧靠四顶山山麓,村前是直达巢湖岸边的层层梯田,整体形貌形似矩形,东西窄,南北长,五六条主巷道,都对准南部的一口大水塘,再向南,又有一水塘。两塘之间有闸门控水,上部池塘满,则流入下塘。下塘之南,则为梯田,皆成月牙形,层层叠叠,约有五座,直到最下端,又有一口半月形水塘,弧边对内,直边对外。再往下,地形呈断面跌落,落处有一片小竹林,内有一出水口,沿途曲曲折折200米,要经过一些小水塘、丛生杂草,水流便直入巢湖,颇有野趣。在此巢湖岸滩边,近可见黑石嘴上的点点建筑,及从建筑后显露的姥山塔塔尖,远可见巢湖姑山浮于水面。可谓湖天一色,与此为胜。

靠山杨沿用了明代洪武年间的村庄规划技术——“九龙攒珠”,由三个池塘及池塘边的小村构成,形成一轴为主,两翼拱卫的态势。东西各有两片小村,其中东村塘边有一排古树,树影婆娑,托思怀古;西村池塘形似铜钟,直边对外,弧边对内,塘边植物丛生,郁郁葱葱。小村宛如张开双臂,拱着怀中的三个明珠。由于地形相对开敞、平坦,靠山杨从原始的“九龙攒珠”形态向周边发展时,形成了同类型聚落叠加的态势。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靠山杨人喜植果树,以杏树为大宗,也包括香橼、泡桐、香椿等乡土树种。3、4月间,遍布村庄的杏树开花,如粉红的云,光辉灿烂,每片花瓣都映射着太阳的光,使得整棵树,呈现锦缎一般的效果,整个村庄则宛如笼罩在彩色锦被之中,而村内建筑则掩映在粉色之中,呈现一种独特的红色。靠山杨传统建筑采用四顶山特有的岩石,以深赤色为主,有些略呈灰色,有些略呈紫色,这些色彩混合在一起,使得村庄建筑的色彩十分厚重,然而又并不单调,再配上粉色的杏花,整个4月的靠山杨,就是一幅融合了建筑和自然的油画。

历经600年沧桑,见证了历史的巨变,总能听到一些传说。据《杨氏宗谱》记载,杨氏始祖和隋文帝杨勇共曾祖父。“杨一四,讳继德,才兼文武,义勇尤加,因隋失统,避兵于宛陵。”再往上,则可延续至三国杨修等。族谱中对名人的攀附,当然不能完全相信,但在村中杨氏也流行该村的始祖是隋代宗室的“靠山王”杨林的说法。这种说法,也不排除是人们从靠山杨的地名意会而来。目前,村里保存着一块紫色的将军像,嵌在墙内,雕像朴素而神武,就在刻有“靠山杨”画像的一面墙上。村后的四顶山,在宋代就已流传出魏伯阳曾在此处炼丹的说法,在前方的巢湖岸滩,有个大石块,就被人们称之为“洗丹岩”。

巢湖历史源远流长,其实就隐藏在山水之间的一砖一瓦中。靠山杨们的故事还在等待我们到那漫山的花丛中去寻觅、去发掘……

庐州读书人文/图

新闻推荐

合肥一批新校园 计划9月投入使用

本报讯夏日巢湖畔,黄麓师范学校改扩建工程二期将迎来设计评审,百年名校有望再现风华;城北三十岗,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柳暗花明 又一村 靠山杨行摄)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