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去年的中央经济会议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接下来,合肥市已绘出“施工图”,将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打造“种业之都”。
定目标力争到2025年进入全国种业三强
合肥市农作物种业资源较丰富。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中,四县一市共向省农科院提交种质资源149份。其中,粮食作物52份、经济作物12份、蔬菜72份、果树13份。现有正常生产种畜禽企业超过60家,全市水产苗种生产许可企业30余家。2020年,合肥市种子销售收入37亿元。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打造“种业之都”为目标,组建一批高层次种业团队,打造一批高水平种业新型研发机构,保护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种质资源,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攻克一批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企业。
到2025年,全市将力争培育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建设和完善8个院士工作站;培育5家以上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打造1家国内领军水产良种企业,1家企业销售收入进入全球种业10强,1-2家企业销售收入进入全国种业10强;力争全市种业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进入全国种业三强。
保种质保护利用巢湖大银鱼等优质种质
目前,合肥市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小麦、杂交西瓜、蔬菜种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而在畜禽良种方面,拥有安徽白山羊、巢湖麻鸭、定远猪3个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1个家畜基因库。年产各类水产苗种50亿尾,常规鱼类苗种基本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接下来,合肥市将建立地方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目录,积极开展地方特色资源抢救性收集,留住好种子、好品种,防止品种退化。其中的重点是开展安徽白山羊、淮猪、巢湖鸭、巢湖大银鱼等地方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有序开发。
在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同时,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也非常重要,为此,合肥市将严厉打击假冒侵权、“伪劣种子”违法行为。对省级以上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场,每年给予20万元奖补,用于扩大核心种群,做好保种工作;对省级以上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场,每年给予10万元运维经费奖补。
育优种 转化转让种业科技成果最高补助100万元
为了推进生物育种优质品种发展,今后,合肥市还将加大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
通过国家审定的畜禽、水产新品种(配套系),每个品种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100万元;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审定的水稻新品种,符合规定的,每个品种一次性奖励10万元,每个企业不超过30万元;农作物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证书的(审定或登记)品种,每个品种一次性奖励2万元,每个企业不超过20万元。
为了加强种业资源引进,对水产苗种企业引进国审水产新品种原良种的,一次性奖补最高不超过20万元;对从国外新引进的原种畜禽,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同时,合肥市还将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研发团队在肥实施种业科技成果转化、转让,最高给予100万元资金补助。
对外地种业企业在肥注册并取得省级以上生产经营许可资格的,合肥市将一次性奖补20万元;支持种业总部型经济发展,对央企、上市企业中的种业企业以及世界种业十强、国内种业十强在肥设立总部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区域总部、分支机构的,按企业规模一次性奖补100万元、50万元。
建基地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奖补100万元
在良种基地建设方面,合肥市将支持省农科院积极创建国家种子产业示范区;支持重点县及郭河种业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安农大“产、学、研、推”示范基地建设。
具体来说,对用于新品种研究、培育及种植示范等面积相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符合相关规定的,每个企业奖补不超过10万元;支持蔬菜、草莓、茶叶育苗新建基地建设,符合相关规定的,每个企业奖补不超过50万元;新认定的祖代种畜禽场,一次性奖补2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分别一次性奖补100万元、20万元。
此外,种业企业在南繁科研基地(不包括省农业农村厅南繁基地)相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符合相关规定的,每个企业补助不超过50万元。
强企业 种业企业首发上市科创板一次性奖励200万元
当前,合肥市农作物种业产业基础良好,现有持证种业企业123家。全市有8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占全省总数的80%,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现有上市企业3家。
今后,合肥市还将做大做强种业企业。其中的核心工作是支持一批有科研创新能力、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种业企业,加快培育企业上市,做大产业规模,打响行业品牌。同时,强化种业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培育更多具有国际先进性的良种。
值得一提的是,种业企业获得上市申请受理函后,合肥市将一次性奖励300万元;首发上市科创板的种业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重组上市并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合肥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为了支持企业开拓、扩大海外市场,对上年度年出口值超过200万美元的种业企业,合肥市将一次性奖补20万元。对本地种业企业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增加科技研发的,一年期内发生的贷款利息,按比例贴息补助,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引人才 种业企业新建院士工作站补贴50万元
种业人才对于种业发展至关重要。今后,合肥市将加强种业人才引进,把培引科技人才、专家团队作为核心战略。
其中,在高层次人才方面,对在合肥市缴纳个税的,择优发放岗位补贴,前3年按实缴个税地方留成部分等额补贴,之后2年减半补贴。对重点产业企业通过项目合作从市外柔性引进的非本单位研发人员,符合条件的安排按实付工薪30%给予企业引才补贴,单个项目(人才)补贴不超过50万元。
在急需紧缺人才方面,对种业企业新建院士工作站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来肥种业企业工作且符合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的博士、全日制硕士和“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以及其他急需紧缺人才,3年内分别给予每月生活补贴3000元、2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在肥就业,新来合肥市重点产业企业工作的博士、硕士和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在肥无自有住房的,可分别按不高于90平米、70平米和50平米的标准,免费租住国有租赁公司房源3年;自行租住的,3年内,每年分别发放租赁补贴3.6万元、2万元和1.5万元,不受落户条件限制。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
■新闻链接
创业板种业第一股
去年营收增长近四成
合肥市现有上市种业企业3家,其中,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荃银高科)是我国创业板种业第一股。
荃银高科成立于2002年7月,2010年5月下旬,该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系我国首家登陆创业板的种业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的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及海外业务规模,均位居全国种子企业前2位,是首批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百强企业、全国拥有商务部农业技术援外项目实施资质的两家农业企业之一。目前,出口已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银行在非洲扶贫项目的唯一中国种子供应商。
202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2亿元,同比增长了38.85%,归属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41.2%。未来,该公司还将深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进入世界种业前十强的目标而努力拼搏。
新闻推荐
环境监测数字化今年加速实施 合肥市将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24小时监管
本报讯记者近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1年合肥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正式印发,今年,合...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