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巢湖 > 正文

大建设在合肥上演速度与激情

来源:江淮晨报 2021-04-16 00:58   https://www.yybnet.net/

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已完成外幕墙施工。

4号线合肥七中站设计主题为“梦想起飞”。

4月的合肥春风送暖,生机勃勃。合肥市大建设的工地,也是一派繁忙景象。近日,本报记者聚焦重点市政路桥、轨道交通、科技场馆、文化场馆、教育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兵分多路深入施工一线探访,带领大家感受大建设给这座城市带来的速度与激情。

畅通二环改造南北环并进

合肥加速织密“五横七纵”快速路网

自开工以来,备受关注的畅通二环工程南北环双线并进,演绎着大建设的速度与激情。当前,合肥市正加快布局“五横七纵、多向加密”快速路网,未来城市道路交通有望实现“高快一体、快快相连”。今后,市民的出行将更加顺畅。

南二环主线桥梁桩基已全部“站稳”

畅通二环改造工程是合肥现阶段最重要的路桥工程,也是构筑全市快速路网体系的“点睛之笔”。在畅通二环西南环建设一线,南二环主线高架桥正忙着全面“起梁”。这座崭新的高架已经迈入上部结构施工环节,一座座墩柱拔地而起,钢铁长龙雏形初现,施工场面蔚为壮观。

在金寨路、合作化路节点,大型吊机不时起吊运送钢筋等建筑材料,脚手架上建筑工人们或站或蹲捆绑钢筋,神情专注。趁着近期天气晴好,这一段的桥面不断延伸,如今已经超过80米长。“每片钢箱梁重68.64吨,全部通过大型吊车吊装完成。”项目人士介绍。

在金寨路东侧,临时支墩地基已浇筑完成,在金寨路东侧主线桥多座桥墩也具备了吊装钢箱梁的条件。随着众多墩柱、盖梁的相继完工,金寨路、合作化路节点即将进入大规模钢箱梁吊装环节。

本次建设的南二环主线高架桥西起东至路东侧,东至宿松路东侧,全长共2.8公里,全部采用钢箱梁结构,共3.9万吨。截至目前,主线桥240根桩基已经全部建好,70座承台完成了51座,110座墩柱完成29座,43座盖梁完成了9座。

合肥市重点局项目负责人介绍,在金寨路、合作化路节点中,拟建上跨金寨路高架最高点为30米,需要在保障既有高架桥通行的前提下进行桥梁的高空作业,这也是工程难点之一。项目建好后,将成为目前合肥市高架桥主线最高的桥梁。

未来,南二环新建主线高架桥还将与现有的多座高架系统相衔接。通行车辆可直接由金寨路高架、合作化路高架驶入南二环高架,实现“快快相接”,极大缓解节点交通转向压力,提升合肥西南部出行效率,对完善全市快速路网整体结构、发挥南二环交通集散功能、引导城市空间布局更加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二环东段高架基本建成展雄姿

在城市的北边,畅通北二环(合武铁路-板桥河)工程进入后期阶段,北二环东段主线高架桥已基本建成,板桥河至新蚌埠路段地面快速道路顺利放行。

这个工程共分三个标段建设。目前,工程整体进展顺利,一标段合武铁路至板桥河主线桥已基本建成,计划今年5月份放行主线高架桥;二标段板桥河至新蚌埠路段地面快速道路已放行交通;三标段新蚌埠路至当涂路段高架桥正在进行桥面附属施工,计划今年6月份放行主线高架桥。

畅通北二环的建成,将使合肥环路交通体系更加顺畅,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建成后的北二环将有效屏蔽外来交通,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显著提升二环的通行能力,服务沿线地块,城市的辐射和吸引能力显著增强。

构建“高快一体、快快相连”立体城市

这些年,合肥大建设坚持为民靠民、创新创造、规范规矩、大干快干,不断刷新合肥速度、创造合肥经验、锻炼合肥战队、展示合肥形象。建设部门以大建设为切入点,让城市格局更“博大”、品质更“精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其中,方便快捷的交通出行环境,是考量一座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指标。从大建设启动之初的交通先行,到如今的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合肥的城市建设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刷新高度,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一直未变。

目前,合肥正全力推动快速路网布局建设,构建“高快一体、快快相连”立体城市。2021年,计划续建快速路3条,新开工快速路8条,总长80.74公里;2022、2023年计划新开工快速路14条,总长150.08公里。

值得期待的是,到“十四五”末,全市建成及在建快速路里程将达到500公里,基本形成“五横七纵、多向加密”规划快速路网中的“五横七纵”格局。

4号线建设步入攻坚阶段

“十四五”末,线网建设运营里程超500公里

从无到有,从单线到双线,再到四线。最近几年,在大建设的强力推动下,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全省独占鳌头。尤其是去年以来,各个项目加快推进。当前,4号线建设已步入攻坚阶段。三期规划项目开工以来,也在强力推进。

4号线机电装修1标段步入收尾阶段

4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方兴大道与望江西路交口的方兴大道站。这是4号线机电装修的样板站。在通道里,大块的橙色元素非常显眼,站厅层内,几台自助售票机已到位并通电,四排屏蔽门相比其他线路也更为苗条。在站台层,屏蔽门等均已经就位。

“车站共设置3个出入口及1个安全出口。”机电设备施工方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负责人邓瑞告诉记者,方兴大道站的机电系统安装及公共区装修实体工程已完成,“目前,已进入设备联调联试和工程验收阶段,预计6月可完成子单位工程验收。”

方兴大道站运营后,将改名为合肥七中站。这个站点的装修也有特色,设计以“梦想起飞”为主题。“纸飞机造型的灯具装饰在天蓝色的铝板上,展示出校园中孩子的童真,用纸飞机比喻梦想在天空自由翱翔。”

包括方兴大道站在内,4号线机电1标段一共有4个站点,鸡鸣山路站计划在6月完工。长宁大道站的机电系统安装及公共区装修工程累计完成80%,计划6月基本完工。而创新大道站的机电系统安装及公共区装修工程累计完成50%,计划8月完工。

特色站点将成展示城市形象新窗口

轨道交通集团驻4号线机电1标段业主代表储诚透露,橙色是4号线的线路色,向外界展现出一种活力四射的气息。除了方兴大道站,另外4个特色站点效果图和设计思路也对外公开。

其中,长宁大道站将改名为量子科学中心站,该站以“浩瀚星空”为主题;创新大道站运营后站名为科大先研院站,装修主题为“科技创新”;天鹅湖站以“自然和谐”为主题,设计提取天鹅优雅的姿态,天鹅在水中荡起层层水波的元素贯穿始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

望湖城南站以“生态宜居”为主题,设计提取了公园内流水的元素,将河流波纹扩散的样子作为形态元素,流水的蓝绿色作为色彩元素,通过方通格栅的穿插变形,呈现一个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宜居站点。

“目前,各个特色站点装修正在快速推进。待装修全部完成,将进一步丰富合肥轨道线网特色车站的内容,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崭新窗口。”

4号线东段铺轨已经完成三分之一

“今年一季度,合肥轨道交通在建线路累计完成产值138655万元,年度累计完成产值138655万元,开累完成产值139亿元。”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分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目前,项目进展最快的是4号线项目。

截至目前,4号线的车站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其中,西段区间实现了洞通,右线已经实现短轨通。机电安装及装修工程已经完成合同量的91.6%。西段出入口共计60个,开展钢结构施工的有30个。同时,西段已开展11座车站单机及接口测试。

4号线东段方面,目前区间已经贯通了24条单线区间,剩余2条,隧道开挖累计完成96.6%;正线铺轨完成了13公里,占比32%;机电安装及装修完成了45%。

4号线和5号线几乎同期开工。去年底,5号线南段开通运营,目前北段进展如何?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北段车站封顶10座,剩余3座,区间贯通14条单线区间、剩余12条,隧道开挖已经累计完成64.4%。

三期项目去年全部开建,正加快推进

去年,合肥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获批。之后,合肥市不断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在年内6个项目全部实现开工,比计划均提前了1个月。几个月过去了,三期项目进展如何?

相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2号线东延围护桩完成5016根,占比97.6%;地连墙完成185幅,占比60%;护城路站等7个车站围护桩实现封闭,9座车站开始基坑土方开挖,8座车站开始主体结构施工,完成52块板,完成12%。

3号线南延已完成3223根围护桩,占比75%;连续墙完成45幅,占比24%;实现芮祠路站等3座车站的围护桩封闭,6座车站开始基坑土方开挖,云霄路站等2个车站进行主体结构施工。

4号线南延项目中,万佛山路站、明珠大道站、复兴路站3个地下车站全部开始围护桩施工;周公山路站、元亨大道站、铜锣寨路站3个高架车站桩基施工完成并进入承台、墩柱施工阶段;4条高架区间已开始承台施工。

6号线一期围护桩已完成547根,占比10%,地连墙完成72幅,占比25%;怀宁路站等4个车站正在进行围护结构施工。另外,7号线一期已实现松谷路站等6个车站的围护结构施工,天津路站基坑已开挖。8号线一期已经启动一里井等10座车站的围护结构施工。

“十四五”末,建设运营里程超500公里

2016年12月26日,1号线一、二期工程顺利开通,合肥市率先在全省迈入了轨道交通时代。仅1年后,2号线开通运营,合肥市又在全省率先迈入了轨道交通换乘时代。2019年12月底,3号线运营,合肥轨道交通线路初步成网。去年12月底,5号线南段开通,进一步加密了线网。

当前,合肥轨道线网实现四线联运,网络化效应逐步显现,线网客流稳步增长,合肥轨道根据客流动态,灵活调整运输组织方式。今年一季度,合肥轨道交通线网共计安全运送乘客6336.7794万人次,同比2020年增长142.60%,较2019年同期增加52.78%。

轨道交通建设如今已经成为合肥大建设项目的重要部分,也成为大建设“提质、提速、提品、提效”的真实写照。预计到“十四五”末,合肥轨道运营线路里程约355公里,建设运营总里程将超过500公里。

届时,从肥东到肥西、从城北到城南、从城市中心到城市外围,轨道交通线路的延伸将拉近城市间的空间距离,给市民生活带来更多出行红利。

王咀湖畔“科幻魔盒”初具雏形

合肥市科技馆新馆预计明年5月竣工

2019年12月底,位于合肥高新区王咀湖东岸的合肥市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正式开工。如今,一年半过去,这座设计外观酷炫的“科幻魔盒”建筑已初具雏形。新馆预计在明年5月竣工,明年年底正式对外开放。

新馆预计6月封顶,明年5月竣工

4月13日,在彩虹东路与石莲南路交口西侧,合肥市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三台塔吊同时运行,200多名工人分外忙碌。距离项目开工一年多过去,如今,颇具视觉冲击力的新馆建筑,已初具雏形。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是合肥科技馆老馆建筑面积的4倍多。其中,地上一、二、三层为展览展示空间和公共休闲区域,地上四层为内部办公区域,地下一层主要承载教育活动、特效影院、会议交流、餐饮服务、设备库房、停车场等功能。

建设单位合肥市重点局驻合肥科技馆新馆项目负责人吴敌介绍,目前,除车库外,地下一层的主体结构工程已基本结束。地上部分正在进行第3层主体结构的施工。“预计今年6月建筑主体结构封顶,2022年5月项目竣工。”

应用多项新技术打造“科幻魔盒”

值得一提的是,新馆造型呈不规则状,极具个性。远远看去,缓缓升起的绿坡与穿插错动的4块“金属盒子”构成了馆体的整体外观。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合肥又一个地标性建筑。

“我们希望,科技馆这座建筑本身能成为一个城市展项。”合肥市科协驻合肥科技馆新馆项目代表方泽相介绍,新馆建筑设计以“人-科技-自然”为主题,突出生态与人工的结合,形成从自然中生长出的建筑形态。

新馆北侧广场保留了蜀西湖与大蜀山之间的视觉通廊,体现“城市客厅”的设计概念,将城市、自然、科技三者链接;西侧利用天然高差,引入“双首层”的设计思路,建筑形象融入蜀西湖整体岸线;东侧立面更多采用通透性幕墙,将科技馆内部呈现到城市界面之中;室外绿化与蜀西湖公园协调统一,区域规划与植物选型充分考量科普功能。

新馆项目的特殊形体,对建筑设计以及专业配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与难点。“这项工程结构形式复杂、不规则,超限结构及构件多。”吴敌介绍,为达到建筑与自然“共生”的效果,在4幢场馆的侧面都使用了阳极氧化复合铝板,这些材料会产生雾化镜面效果,能够映射出周边植被等环境,让整个建筑融入自然中。

11个常设展厅有望明年年底揭开面纱

科技馆一直是各地市民热衷的打卡点,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今后,在新馆里,大家都能看到啥?记者了解到,在新馆内部展陈设计方面,按照规划,拟设“好奇”“自然”“我们”“安·危”“能量”“度·量”“杨振宁陈列馆”“工具”“连接”“智·造”“数学”11个常设展厅。

方泽相介绍,目前,已初步确定了常设展厅展品展项900余件套,公共空间展项30余件套。“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展品的深化设计。预计2022年底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方泽相介绍,新馆建成后,位于合作化路与黄山路交口的合肥市科技馆老馆计划改造成专业天文馆。

大建设助力科技创新迈入“加速度”

2019年4月,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的安徽创新馆正式开馆。这个坐落于巢湖岸边的场馆,是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如今,安徽创新馆1号馆已成为合肥、安徽乃至全世界人民了解安徽科技发展的窗口。

2021年,合肥市将完成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一期)、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加快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一期)、大科学装置中心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医学前沿科学和计算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项目。

当前,合肥朝着打造全球科技创新枢纽的目标加速迈进。依托大建设,合肥科技创新发展也必将凝练成一个个“高光场景”,展现出创新高地独特的气质与魅力。

市中心图书馆矗立天鹅湖畔

合肥市博物馆即将招标,今年开工建设

合肥市中心图书馆选址位于天鹅湖西南部,项目由合肥市重点局建设管理。4月13日,记者探访时看到,现场工人们正抓紧进行幕墙外立面施工准备和室内二次结构施工。

每一块石材、玻璃都要经多道把关

合肥市中心图书馆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祁门路与翡翠路交口的东北角,总建筑面积6579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297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2818平方米。分为阅读文化空间、智慧书库、童话半岛、展示中心、文化驿站、文创走廊六大功能板块56个多元文化空间。

加快项目建设,严控项目质量,市中心图书馆项目步稳蹄疾、好戏连台。

“工程建设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介绍,他们严格把控项目进度,集中精力落实各项质量管控、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全力夯实项目建设的“四梁八柱”。

市中心图书馆项目地处合肥市政务核心办公区,施工区域狭小、安全文明施工要求较高且多专业交叉施工较多。为了保证建筑造型的美观度,外立面涵盖石材幕墙、玻璃幕墙和铝单板幕墙,这对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施工现场的每一块石材、玻璃都经过我们多道把关。”

6个通道方便市民进入轨道换乘点

“该项目与地铁口无缝对接,通过结建方式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并直接连通轨道交通出入口的公共建筑。”据介绍,项目地下室与轨道换乘点有6个连通通道和多个地铁风道口,衔接配合对施工要求较高。

合肥市重点局中心图书馆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通过空间交错、抬升下沉的手法,结合玻璃幕墙、下沉广场、斜坡式大台阶以及二层城市观景平台,打造开敞、亲和的现代图书馆。建筑总体布局结合基地城市环境,建筑体量及建筑尺度力求与城市整体环境协调。

同时,立足“面向都市、走进时代、融入世界”主题,坚持人本、文化、智慧、绿色的建设理念,集智慧空间、智慧技术、智慧仓储、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家具于一体,形成以阅读为主导功能的有温度的多元文化空间,提升公众文化素养、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城市文明进步,在引领城市阅读中彰显合肥人文精神与城市气质。

建成后的市中心图书馆,将成为集高科技、数字化、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地标,承载城市文化、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场所,大大提升合肥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馆藏图书量可达450万册(其中智慧书库350万册、开架图书100万册),提供阅览坐席3000余个,预计年接待量达400万人次。

市博物馆即将招标,今年开工建设

记者从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今年文旅公共服务将展现新作为,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做好文物保护传承。在工程建设方面,除市中心图书馆加快建设以外,今年,合肥市博物馆项目将完成设计、开工建设,市音乐厅完成选址立项。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博物馆项目即将启动招标。该项目选址位于瑶海区龙岗路和滨河路交口东北角地块,占地面积约62亩,总建筑面积约50000 平方米。该项目的建设将填补合肥市综合博物馆空白,满足合肥市大量文物藏品的保存、展陈需求,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在服务体系方面,今年,合肥市还将推进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标升级。此外,还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

六中新校区有望明年秋季启用

“十四五”期间全市将新增学位20万个

从曾经的“好上学”到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近年来,合肥市以大建设为抓手,不断拓宽优质教育的外延,并通过名校办分校、教育集团化的模式满足城乡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在群众的家门口,越来越多的好学校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合肥六中新校区建设按下“快进键”

去年8月18日,位于庐阳区蒙城路与连水路交叉口的合肥六中新校区正式破土动工,总投资超过15亿元。从破土动工到如今建设半年多,目前的合肥六中新校区建设进展如何?4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蒙城路在建的新校区。

“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达15.37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涵盖教学楼、图书馆、体育与艺术中心、科创中心等。”记者看到,校内生活服务楼以及教学楼均在加紧建设中,道路两侧的围挡上也清晰展示六中新校区的建设规划。

在具体的工程进度上,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截至4月初,这一新校区东区生活服务综合楼四层梁板砼浇筑完成,梁板钢筋绑扎施工;教师值班楼屋面层梁板钢筋绑扎;体育与艺术中心负一层支模架搭设;科创中心九层梁板钢筋绑扎70%。

合肥六中新校区设计规模达120个教学班,可容纳6000名在校生,计划在2022年秋季投入使用。

今年计划完工中小学28所、幼儿园52所

不仅是合肥六中新校区的建设进度,全市一大批优质学校建设也按下“快进键”。记者从合肥市教育局了解到,“十三五”以来,全市先后启动建设合肥十中、合肥四中、合肥六中、合肥九中、巢湖二中、合肥特教中心新校区。

“让每一位学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近年来,在家长和社会关注的义务教育方面,合肥市在先后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布局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带来的入学压力,顺利完成中小学布局规划修编,大幅增加设施布点,优化城市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满足适龄少年儿童的需要。

在一大批新建学校“快进建设”的基础上,合肥也将继续全力速增教育资源供给。记者从合肥市教育局了解到,2021年,各县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共129个,计划完工项目80个(中小学28个,新增学位约6万个;幼儿园52个,新增学位约1.6万个)。其中,秋季建成项目55个(中小学22个,新增学位4.7万个;幼儿园33个,新增学位1.2万个)。

根据合肥教育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合肥市还将继续全力速增教育资源供给,全市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 100所以上,新增学位20万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0所以上,新增学位7万个。今后,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将越来越多。

本组稿件统筹:方佳伟

采写: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奇

方佳伟 刘畅司晨 刘畅 刘梅梅

摄影:卓旻 高勇 高博

新闻推荐

3000万元! 去年合肥生态补偿金收入全省第一

本报讯近日,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通报2020年安徽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结果,因断面水质改善,合肥获得省级水环境生态补...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银屏奇花(外一首)2021-04-14 00:34
猜你喜欢:
评论:(大建设在合肥上演速度与激情)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