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墙黛瓦、独具徽式建筑韵味的房屋错落有致,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整洁通畅的柏油马路两旁,农民公园、健身广场、停车场、公厕、垃圾桶、路灯一应俱全;一片长势茂盛的朴树林与新建的农民休闲广场相映成趣……
走进包公镇岘山社区,记者就看到当地的农村呈现出一派和谐人居的新景象。“村里自从2013年建设美好乡村以来,现在是一天一个样,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咱们的幸福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岘山社区村民黄其松站在自家新盖的农家院子前,乐呵呵地对笔者说。
这是包公镇近年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环境整治成果的一个剪影。过去,由于生活贫困,岘山社区许多贫困户常年“蜗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破旧土坯房里,“冬天屋里冷得能结冰,夏天一下雨,屋里就成了‘水帘洞\’,家里要准备好多的盆盆罐罐接雨水。”提到以前的住处,黄其松感慨万分,“能住进这样敞亮的房子,还得感谢政府的民生工程危房改造项目。”
“农村危房改造不光要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更应该破解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难题。”包公镇有关负责人如是说。为此,该镇在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时,注重与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民生工程统筹结合,产生了“共赢”效应。笔者在走访中看到,除了建新房,村民还自发地对环境进行整治,拆除旧危房、猪圈、厕所、残破院墙,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村里“农家书屋”、休闲广场、体育健身工程样样俱全。
据悉,该镇2015年第一批次危房改造38户已经接受县级验收合格,38户困难户已经乔迁新居。结合改水改厕、环境整治等惠民项目,农村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使得美好乡村旧貌换新颜。
(黄燕飞 本刊记者 李丽娟 文/图)
新闻推荐
晨刊迅 6月15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汪学致在市监察局副局长唐明德等的陪同下,到包公镇调研包公文化园建设前期规划论证工作。县领导杨宏星、宣丽玲等参加调研。汪学致一行先...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