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特意围着老人组成一个“孝”字。
孩子们给老人拜寿。
集体同吃寿宴饭。
部分孩子与老人拍合家福。
晨报讯来自全国多地的200多名亲朋好友齐聚在肥东县包公镇胜联社区——向百岁老人包凤英祝寿。3月24日,油菜花旁,泥土地上,包凤英老人的百岁寿辰庆典如期举行,百名亲人一同拍下最美全家福。
子孙现场叩拜行礼
迎着朝阳,踏着春光,空气里都弥漫着油菜花香。在村民的指引下,3月24日,记者来到了肥东县包公镇胜联社区。
刚走进乡村小道就感受到了热闹的景象,舞台上的舞狮,来往的人有说有笑。不一会,就看到舞台上一位白发老人坐在铺上了红色绸缎的椅子上,两旁分别站着人,手里拿着一沓红包。
这就是包凤英老人的百岁寿辰庆典现场,其中一个比较复古的环节是子孙向老人叩拜行礼。“祝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位中年男子向眼前的老人叩拜,并领到了象征着福气的红包。
当天,胜联社区党总支书记徐飞上台为老人讲话,并送出了亲朋好友的希望:希望老人家吃得香,睡得好,勇攀岁月的高峰。
拍下五世同堂最美全家福
包凤英的长孙黄建中告诉记者,奶奶到今年9月才年满100周岁,但是按照老家的习俗,寿辰要提前办。
“奶奶最小的曾孙才7个多月,最大的孙子就是我,也有50岁了,直系亲属约百人。”黄建中说,能够五世同堂很不容易,所以家族提前一年策划,一个星期前就开始张罗,想把庆典办得热闹点。
老人的亲人遍布全国各地,一直经商的外孙也从新疆赶来,芜湖、滁州等地的亲人也没有缺席。当天,一大家族人全部回到他们口中的根,和乡邻乡亲一起分享快乐的时光。
为了留住难忘的记忆,亲人们纷纷以老人为中心站好队形。在镜头下,一张最美的五世同堂全家福出炉了,百名成员同框。
后代孝顺在当地成佳话
亲朋好友相聚,总会忆苦思甜。
包凤英常常谈论起自己小时候的事。“她说那时候没有饭吃,都吃过树叶树皮。”老人的二媳妇崔明翠告诉记者,现在老人也坐过汽车,见过城市里的大楼,可以说赶上了新时代的春风。
如今,老人的晚年生活可以称得上是“私人订制”,儿子、女儿、孙儿家随时等候她。有时老人想回娘家了,家人就开车送她过去,满足她的愿望。
包公镇相关人士称,包凤英是历史名人包拯的后人,她一直教育子孙要崇德向善。而后代孝顺的故事也在当地被人称赞。“比如饮食起居,老人的媳妇照顾得无微不至。山芋、南瓜稀饭加鸡蛋轮着来,晚上馄饨、水饺、面条变着花样做。”徐飞说,也正因此,老人的二媳妇在社区被评为尊老孝顺的榜样。
长寿秘诀是清淡饮食
记者在现场看到,老人的精神确实不错,说起话来铿锵有力,退化比较大的就是听觉功能,跟老人聊天时一定要大声才行。
“奶奶饭量一直都挺好,80多岁时还下田干活锄地。”黄建中说,老人除了年纪大了,血压有点高,腿部关节有些疼痛外,身体素质总体不错。不仅如此,虽说已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是包凤英还是喜欢操心,重孙的婚礼还没办等,比子孙记得还清楚。
家里人是这么总结老人的长寿“秘诀”:饮食清淡,爱吃五谷杂粮。如今,老人还保持着自己的习惯,贴身的衣服自己洗,梳洗自己来,有时走路都不带拐棍。
百岁老人每年可领取3600元的长寿保健费
记者从包公镇获悉,该镇目前健在的百岁老人至少有10位。除了生态环境好,还跟老人的性格、饮食习惯也有很大关系。
据悉,凡是年龄达到80周岁,且小于100周岁的老人,向当地社区申请后可以享受每年高龄津贴600元。如果老人的实足年龄达到100周岁,每年可额外领取3600元的长寿保健费。晨报记者陈家静/文卓旻/摄
通讯员黄燕飞
新闻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报》首席编辑项江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提乡...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