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职业教育改革40年来,合肥市职业教育在不断探索、进步、完善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这背后凝聚着一批又一批“精良技师”的锻造者们的执着守望。他们坚韧中坚守、拼搏中进取的职教人生,孜孜不倦、修德强技的心路历程,严谨治学、追求科学的学者风范,向世人述说着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
未来,肩负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重任的职业教育,亦将肩负起深入促进产教融合,孕育大国工匠的重任,并由此成为合肥市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坛,四季耕耘。合肥市职教园里前赴后继的职教老师们,也将继续用脚踏实地的奉献,水滴石穿的信念,谱写职业教育那壮丽的篇章。
奏一首锅碗瓢盆的交响曲
——记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教师黄雷鸣
黄雷鸣是国家注册烹饪大师,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烹饪教研组组长。讲台上,黄雷鸣是教育达人,以睿智幽默和耐心细心引领学生畅游学海,成就未来;实训室里,他化身为全能的指挥家,带领他亲爱的弟子们演绎着锅碗瓢盆交响曲,品味着人生的苦辣酸甜。传承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他一直走在专业教育的最前端。
黄雷鸣钟情职教,一路芬芳,职教园地留下他辛勤耕耘的身影,也将他自己塑造成为合肥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典范。黄雷鸣1992年毕业于合肥市旅游学校,是合肥市早期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专业优秀的他于1994年开始回到母校担任烹饪专业课教师,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从学生到教师再到专家,见证了合肥市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20年的中职教育生涯,黄雷鸣有过初来乍到的困惑,亦有豁然开朗的自得;有过遭遇挫折的苦涩,更有迎来成功的喜悦。在献身中职教育这条并不平坦的前进道路上,黄雷鸣以汗水洗去泪水,以进取打败彷徨,从未停止拼搏,也从未中断收获,从平凡教师到金牌教练,他在人生的黄金时代迎来了硕果满枝头的最美时光。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黄雷鸣从未甘心只做一名知识的传授者,他还要让饮食文化的精湛技艺以匠心传承下去,做技能育人的先行者。20多年来在专业领域从未放弃的坚持,终于换来巨大的收获,2016年,他获得中国注册烹饪大师的荣誉称号,对一名美食文化的从业者来说,这是职业生涯中一个里程碑,凭此他完全可以在喧嚣的尘世做一个名利双收的烹饪大师。而他却安静地收起证书,把它作为做好一名烹饪专业教师的闪光注脚。黄老师的孜孜以求和辛勤付出,为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烹饪专业向社会培养输送大批优秀学子,有的学生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顶尖人才。
2008年起,随着教育部发出“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的号召,职业教育又多了一条成才之路。黄雷鸣勇敢地担负起学校烹饪专业参赛学生的指导工作,至今培养的金牌学生不计其数,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教练。他还结合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利用专业优势开展面向本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的专项服务,积极参与省市各级各类专业活动,承担各类竞赛评委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尽己所能回报学校和社会。
自2010年开始担任烹饪教研组组长起,黄雷鸣就致力于打造一支优秀的烹饪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多年来,黄雷鸣一直着手提升烹饪专业内涵建设,积极与行业专家、兄弟院校开展专业交流活动,依托产教结合培养更多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优秀烹饪专业人才。2016年10月,结合本专业发展现状,他们成功申报了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省级示范专业建设和一项合肥市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
2017年五一前夕,黄雷鸣以勤奋和执着赢得肯定和嘉奖,被授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他深知肩负光荣称号的使命和担当。成绩仅代表过去,黄雷鸣老师会以他精湛的技术、勇于创新的精神、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发挥着先进工作者的模范带头作用。
和学生一起做最好的自己
——记安徽新华学校教师王秀支
这是一个凭着对职业教育事业赤胆忠心,一腔热血,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她就是安徽新华学校教师王秀支。
王秀支多年担任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注重教学改革,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王秀支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功课,所教班级的考证通过率一直名列前茅。她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德育工作方法上,建立了学生、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通过主题班会、师生对话、演讲赛、辩论赛等一系列有声有色的班级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
有一次计算机教研组某位老师因嗓子发炎,不能说话。王秀支在本来一周24节课并兼任班主任的情况下,依然接下了那位老师的6节课和每周的晚辅导,没有任何怨言。由于每天满课时,她总是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来处理班级事务,并且经常在校加班改作业、备课,晚上经常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老师。
2013年至今,王秀支先后获得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件制作”比赛三等奖、合肥市“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比赛二等奖、合肥市“精品课”教学比赛三等奖……诸多荣誉的背后,无不凝聚着她的汗水,也是她教学能力的最好证明。
作为班主任,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她坚持友好、平等的立场,特别是对待后进生,能用爱心、耐心感化他们,激励他们施展自己的风采,并通过班集体的力量,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多年来,针对班级中的后进生,她不厌其烦去帮助每个学生进步,有些学生不能理解,觉得厌烦,但她毫无怨言,从不放弃。她还常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安排班级集体活动,比如自己动手做菜、包饺子,去动物园、徽园、合肥市科技馆等,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并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期待,感受集体大家庭的关爱。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更有人说教师是烛炬,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王秀支就是这样,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孜孜不倦为师路,矢志不渝教书人”,谱写了一曲默默无闻耕耘者的奉献之歌。
带动教师“跳跃”的领头羊
——记安徽能源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名师工作坊领衔人刘茹
刘茹,安徽能源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名师工作坊领衔人,高级讲师,从教30多年来,辛勤耕耘,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荣获过全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省模范文明职工和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教师。
自2016年5月安徽能源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名师工作坊成立以来,刘茹依据省名师工作坊实施意见及方案,带领工作坊成员不辜负学校期望,在扎实开展常规工作的同时,做好学科教学和研究的领头羊,在培养青年教师、加强校际合作、提升学校影响力等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工作坊成员拓展创新工作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工作坊建设,使名师工作坊真正成为教师成长和带领教师成长的摇篮,凝聚团队智慧,积极探索前行。
在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过程中,她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加强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通过“示范课、学习、研讨和交流”等多种手段,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质。她经常听青年教师的课,课下提出意见或建议,在她的帮助指导下,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优秀,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并在多项大赛中获奖。为了形成优良的教学团队,对于新进的每一位教师,她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创造条件和环境,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研室的教科研活动,促其尽快成才。由于措施得力,指导到位,新进青年教师都很快具备了优良的教学素质和研究能力,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学校启动“蓝青计划”,帮扶青年教师。刘茹不顾自己身体不适,积极参与“蓝青计划”,结对青年教师,坚持每学期互相听课评课,在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技术等方面开展交流讨论与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教育岗位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而为争取成为好教师、名教师创造条件,大批青年老师在省市各级比赛中获奖。
同时,刘茹还通过各种讲座,将自己对教育的感悟和成长的经验与青年教师分享,她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题讲座,这些活动既分享了经验,也更好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带领名师工作坊成员积极参与,并以机械基础课程为例,结合教学改革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成员对教材改革进行思考、分析,努力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培养人才的需求,刘茹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改革,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2012年起,先后在安徽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三优评比中多次获得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等奖项,并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2015年主持的省级精品课程《液压传动》,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2015年,高质量完成了学校液压传动理实一体化教室、机械原理理实一体化教室等建设项目,用于学生专业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不让学生失望 不让自己后悔
——记合肥工业学校教师时华
时华,1990年7月参加工作,服装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并担任安徽省“合肥工业学校设计与工艺省级赛点项目”组组长。从教20多年来,她一直将“不让学生失望,不让自己后悔”作为自己的教学格言,采用“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学方式,在畅谈人生、推心置腹的情感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博学、创业、为计将来”,成为她独特的教学亮点。
由于工作兢兢业业,教学成绩突出,时华从2007年开始被学校委任负责职业技能大赛服装制版与样衣制作项目。为不负重托,她在业务上认真钻研,针对每位选手量身制定训练计划,注重心理辅导,让每位同学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学生小娟,一开始在技能大赛班成绩一般,竞争意识不强,做工虽快,但比较粗糙,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时华针对小娟的情况不厌其烦地要求她从细节入手,后来小娟渐渐改掉了不好的习惯,最后在国赛中一举夺得了金牌,现为杭州如涵贸易公司工艺部做样衣师。
从教期间,她结合本专业的特色注重教材的开发和研究,精心编写了教材并出版发行,如:参编2017年《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复习指导-服装类》、2017年《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模拟考试-服装类》教材。
时华注重梯队建设,组建了“以赛促建,赛练合一;以老带新,有序推进”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参赛梯队。2007~2018年,辅导学生技能训练,参加省市全国技能大赛及对口升学的技能考试。在安徽省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类竞赛)中,参赛学生的获奖累计有:省赛45金、29银、11铜。国赛1金、15银、18铜。
回首28年从教之路,有辛勤的付出,也有收获的喜悦。
职教工作中的有心人
——记合肥铁路工程学校高级讲师李立胜
李立胜,合肥铁路工程学校高级讲师,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32年,建筑工程国家级注册监理师,国家级考评员。
2007年他利用整个暑假休息时间,远赴天津大学参加“中职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让他收获颇丰,他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职业教育的发展,立志在职业教育事业上做更多更大的贡献。随后,他作为安徽省中职学校唯一一名被教育部选派去德国研修“专业教学论”的教师。在德国,他如饥似渴地听课,课间和老师共同探讨中德职业教育领域的问题和现象,赢得了德国老师的赞赏。回国后,他买来有关先进职业教育理论的书籍,认真学习,并进行我国和德国职业教育的对比研究工作,旨在通过对比找差距,总结出自己的职教感悟,在给省级骨干教师授课时,引起广泛共鸣,为安徽省职业教育的提升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李立胜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是个出了名的有心人,在工程实践中收集了大量图片、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并进行总结加工,形成鲜活的教学资料。在教学中,每每信手拈来,与理论有机结合,学生很容易听懂,再加上他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学生非常乐意听他的课,多次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李立胜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他不但自己经常下工地,还以“土建专业老师实践的必要性”为课题,对专业教师下工地实习的必要性和作用进行了研究,积极带领青年教师寒暑假、双休日到企业实践,在教学效果和质量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提升。
李立胜是位敬业爱岗、德才兼备的“匠心筑梦”者,从业30余年来,他心无旁骛、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在职业教育的园地里默默耕耘,努力践行一名优秀老师的职责。由于他的努力和勤奋,天道酬勤,成果斐然,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教育厅优秀共产党员,省多类专家库成员,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名师工作坊领衔人,堪称安徽省职业教育老师的楷模。 ·王平·
“老黄”又有新动作
——记合肥市通用技术学校教师黄发科
黄发科是合肥市通用技术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合肥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肥东县美术教研员。
黄发科是学生心目中的“老黄”,他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发现细节,常在别人忽略的细小处,发现学生的长处,加以挖掘,给学生以鼓励,赢得学生的广泛爱戴。他的美术课堂,成为学生的最爱。他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注重人本思想,一切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把课堂教学与自然、社会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领悟人生的真谛,教会学生发现美,用手中的笔捕捉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他辅导的学生参加省市文明风采大赛,多人次获得省市一等奖。
黄发科热衷教学研究,教学论文多次获全国一、二等奖,40篇教学论文、课例等发表于专业刊物,教育博客获安徽省一等奖。出版专著《烛光夜话》、《根雕·摄影诗话》两册,合著省国培校本教材《农村美术教学——对话与实践》并获省教改成果奖,编绘《包公故事》连环画一册作为肥东县中小学廉政教育读本。根雕《爱之巢》获全国教师作品展评一等奖,油画《江南春》获全国教师作品展评专业组二等奖,油画《峥嵘岁月》获合肥市教师作品展评一等奖,漫画作品获安徽省禁毒漫画大赛二等奖,版画作品获合肥市职工文化艺术节绘画唯一金奖,作品发表于《音体美报》、《教育文汇》等报刊;指导学生多人绘画、摄影获得全国、省市级美术大赛一等奖,30多次获优秀指导奖。教育博客“拾荒者”被教育部直属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新闻网》推荐为首页热门博客。
在四年一度的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黄发科、赵成顺、吴吉仙、钟卫东报送的《“两变一改”建生本课堂研究》成果项目获得一等奖,为肥东县首例参评国家级职教成果奖项目。
黄发科以这样一个“拾荒者”自居,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勤于思考,肯于钻研。他敬畏自己的岗位,热爱学生,在职业教育教学的广阔天空里开拓出一片自己的沃野。
·陈德和·
把爱和尊重奉献给学生
——记黄麓师范学校教师唐三春
唐三春从教30多年来,一直尊奉“爱和尊重”的教育原则。
小方现在已经是一个幽默开朗,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各项活动的乐观进取的好学生。对此,唐三春感到无比欣慰。
但回想起小方刚到校时的情景,和现在的他真是判若两人。那时的他自卑胆怯、情绪低落,上课精力难以集中、容易走神,是一个非常孤独封闭的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后,唐三春及时找他谈心,询问了有关他家庭的情况和他本人的思想状况。通过亲切友好的交谈,唐三春找到了他以上表现的真正原因:原来他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们母子,从此杳无音讯。迫于经济的压力,他母亲独自一人外出打工……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让这个孩子变得无助、自卑、孤独、封闭。从此以后,唐三春经常找他谈心,用逆境中奋斗的真人真事鼓励引导他,并在生活中处处关心他、帮助他;同时,唐三春还常常和他母亲联系,让她为了孩子的一生也要坚强勇敢、乐观开朗起来,使孩子从母亲身上能汲取力量,看到希望……从此以后,哪怕小方有一点点进步,唐三春都在班级表扬他、鼓励他,并把他进步的消息及时告诉他母亲。就这样,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耐心教育和引导,小方变得开朗了,主动和同学们交流了。在一年级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唐三春鼓励他积极参加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得到了全校同学的认可,使他受到很大鼓舞。
唐三春说,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把他真诚的爱和尊重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孩子们,要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温暖,人生的希望。
新闻推荐
接警后,肥东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立即指令辖区撮镇派出所核实情况。当天23时许,派出所值班民警反馈,报警人刘某某报警情况属实,其儿子小刘将于次日早晨到达昆明。指挥中心吴班长根据反馈,考虑到小刘一旦下...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