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吴楚要冲、包公故里”,这张闻名遐迩的城市名片,诉说着肥东县的悠久历史。新时代,赋予肥东县新的使命。从2000年首次确立“工业富县”战略,到2016年确立“产业强县”战略,肥东县以产业发展为引领,悄然完成一次次蝶变。一个大富美强的现代化东部新城,正在庐州大地上崛起。
【跨越】
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
从“解放思想”到“全面发力”,从“亮剑冲锋”到 “只争朝夕”,从“与时俱进”到“等高对接”,近年来,包公故里谱写出华丽篇章,区域强县的宏图渐渐铺展开来,一座现代化合肥东部新城的轮廓也逐渐清晰……
2017年,肥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9亿元,同比增长7%;财政收入56.7亿元,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4亿元,增长12%,其中工业投资290亿元,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260亿元,增长6%……不仅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县域前列,综合实力保持在全省县域第一方阵,肥东县还连续荣获“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位次分别由77位、61位上升到74位、59位。
伴随合肥市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赋予肥东县新的历史机遇。肥东县将坚持产业为要,着眼于壮大经济总量和优化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着力于培育产业、发展产业、壮大产业、振兴产业,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四个强县”“五个翻番”发展目标基础上,打造经济总量千亿县、财政收入百亿县。
【引擎】
肥东经开区将升级“国字号”
产业发展,需要平台和载体的支撑。如今的肥东县,已打造出产业发展的“双引擎”、“多轮驱动”。其中,肥东经济开发区进入升级“国字号”的培育期。
2002年9月,肥东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建设,2005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截至目前,园区建成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开发区升级国家级开发区工作目前已经安徽省政府批准,上报国务院,进入培育期。
经过十余年的深耕,肥东经济开发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目前,绿色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智能家电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的承载能力和集聚功能显著提升。2017年,肥东经济开发区1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84.6亿元、进出口1.55亿美元、财政收入37.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9亿美元、完成省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0.7亿元。
同时,在科技创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效果。先后获得“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安徽省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安徽省产城一体试点园区”等荣誉称号。
【驱动】
循环经济园成为“创新摇篮”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成立于2006年3月,建园之初,主要承接合肥市及周边区域化工企业“退城进园”搬迁重点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它不仅成为肥东县工业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级,而且还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之魂。
循环经济,是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不仅秉承了循环发展的理念,还让创新要素在这里大放异彩。目前,园区13家企业获得各级科技创新类认证共34种104个;9家企业获得各种科技创新类奖励46个;21家企业持有专利共368项。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园区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接近50%。从承接产业转型,到创新发展,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谱写出一份“肥东样本”。
围绕发展新材料和智能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配套完善生产性物流及产城融合产业,力争将园区打造成为合肥市东部区域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中盐红四方、航天科工、马钢、安徽建工、丰乐农化……一大批知名企业陆续入驻。到2017年底,落户园区的企业已达132家,其中已投产规上企业就有30家。预计到2020年,园区内规上企业产值将超过500亿元,实体企业税收超过10亿元。
目前,园区已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皖江新材料产业基地”、“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
【创新】
谋求工业发展的“高质量”
工业富县,成就了肥东县过去的跨越发展。从高速度工业化向高质量工业化转变,则将带给肥东县无限的未来。在新形势下,如何向工业发展要“高质量”?近年来,肥东县紧紧围绕“创新”二字,把文章做深做透。
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培育滚动计划,肥东县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帮助和指导企业创造条件进入省、市企业技术中心。仅在2017年,中原内配等8家工业企业被新评为合肥市企业技术中心,春华起重被新评为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肥东县已建成获得批复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7家,累计达到55家。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肥东“制造”正逐步迈向“智造”。实施以数据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载体的“万千百”创新工程,肥东县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从基础应用、单项应用向集成应用、创新应用、产业链协同应用转变。截至2017年,肥东县共有2家“智能工厂”和34个“数字化车间”获得市级认定,8家企业获得国家级及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
政策引导,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近年来,肥东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用真金白银激发创新活力。例如,在扶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中,对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在市级给予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
【服务】
项目落地跑出“肥东速度”
服务和保障是“磁场”,哪里政务服务优,哪里环境保障好,客商就往哪里投,项目就往哪里落。在招商引资上,肥东县强化服务意识,从洽谈到签约、落地,再到开工、建设,建立了全过程的服务保障机制。
2017年11月29日,总投资62亿元的金阳(安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一期投产仪式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举行。该项目从洽谈、签约到开工建设,再到投产,实现了签约落地6个月即达产的“肥东速度”,这只是肥东县营造投资新环境的缩影。通过全面推进“一站式审批”、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肥东县完善了“一窗式”全程代办模式,努力打造办事效率最高效、审批事项最简洁、投资环境更优越、市场主体最满意的县域。
对于企业的诉求,肥东县不仅是倾听者,更是最好的服务者。肥东县每月召开“招商预审会”,定期召开投资者恳谈会,向企业发放问卷调查表,广泛听取投资者诉求,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各项举措,坚持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服务、高效率工作,排企业之忧,解企业之困,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营商环境。
新闻推荐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黄富强带领的团队近日成功研发出治污新材料,光照2周内,可明显改善水质,帮助污水变清。相...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