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东新闻 > 正文

农家子弟爱读书

来源:安徽商报 2018-05-27 01:00   https://www.yybnet.net/

口述:

崔化洋99岁造甲乡双河村

我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是我25岁时去世的。

我小时候念过书,在姥姥家也就是凤群那边念的私塾,是由外祖父教。一起念书的有十几个孩子,都是家门口的。八九岁时开始念,念了四五年,就在外祖父家吃住。

从私塾念完以后回到家,呆了一段时间,我就跑到六安毛坦厂去了,因为我们村里有人在那念书,我就也去了。

那个时候,毛坦厂很热闹,因为合肥进了日本鬼子,合肥人都到毛坦厂避难。毛坦厂有国民党办的第三临时中学,家门口有同乡在里面读书,第三临时中学校长叫吴天植,人我们都看到过,瘦瘦高高的,穿件长袍,很有学问的样子。

第三临时中学特别难进,要考试,我数学差,汉学嘛还好一点,怎么办呢?有一位跑鬼子返的合肥老先生,当时在第三临时中学旁边租了房子住,顺便代代课,我就和一位家在合肥的同学一起,跟在老先生后面补习数学。结果补了一段时间,日本鬼子进了六安,我们就只好跑回来了。

那个时候,什么事也不想干,就想念书,回来后,家门口又有人开了一家私塾,我又跑去念。

等到鬼子投降了,我们又跑到金寨县,当时叫立煌县,我们去了十四个人,在那里念书,念的是农植学校,不要学费,管吃管住。同学里有个叫李昌训的,是个地下党,他也和我们一道念书,念到半拉拉就走了,后来听说抗美援朝时,李昌训转到东北某地当组织部长了,去了战场,还当上了团长。在农植学校念了一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学校没办了,我又回来了。

教书是解放以后的事了,当年肥东县招考,我们去了三个人报考,都考上留下了。

我还记得考试的时候,布置写一篇作文,叫《难忘的一件事》。我写了自己的经历,就是从金寨县回乡后在当地做地方干部,冬天在家乡教农校,天天晚上上课,我以堂兄弟崔化炳的媳妇为人物原型,写她在上过农校后,从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变成了一个记工员的故事。

考上后,我分配在白河小学,也就是现在的双河小学教书,一直到退休。

现在想想当时为什么一个农家子弟那么爱读书,估计是因为家门口念书出息的伙伴们特别多吧,很多人都是通过念书,然后有机会在外面闯荡。我虽然这一辈子最终也没去到外面,但我欣慰的是,我带出了很多学生,不少都考上了大学,想想看,从农村学校里考出去的,不太容易啊。现在,有时候赶集,在街上遇到过去的学生,他们远远地看到我,都会亲热地打招呼,对我很客气,这就比什么都好。

新闻推荐

元疃镇撑起政策性农保“保护伞”

连日来,元疃镇采取多项实际行动、实在办法,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健康稳定发展,有力保障全镇农业生产。该镇制定并...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技能培训助推就业2018-05-25 12:08
猜你喜欢:
帮助迷失老人回家2018-05-24 11:10
评论:(农家子弟爱读书)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