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肥东县工业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农副食品、家用电器、钢材深加工、起重机械等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单位”。随着工业经济逐渐壮大,肥东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县域前列,综合实力保持在全省县域第一方阵,还连续荣获“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称号。在新工业革命的新时代里,肥东将朝着“经济总量千亿县、财政收入百亿县”的目标迈进,奋力谱写大富美强的现代化东部新城建设美好篇章。
肥东县在做大增量,培育厚植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给辖区企业予以极大的政策扶持。其中,加强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对列入“中国制造2025”亿元以上49个重点项目,由领导牵头建立项目服务指导,定期对所联系项目进行走访,了解企业经营和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帮助解决问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集约发展为导向、科技进步为支撑、创业创新为动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全县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趋优的态势。
肥东经开区和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开发区),也成为肥东制造强县的两大引擎。肥东经开区目前已形成以绿色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智能家电制造为支柱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体系。2017年,全区1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84.6亿元、进出口1.55亿美元、财政收入37.8亿元。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重点发展新材料和智能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同时抓住与合肥高新区合作共建的契机,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生产基地。预计到“十三五”末,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财政收入超10亿元,工业经济主战场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突出项目建设带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该县列入“中国制造2025”亿元以上49个重点项目,均已按计划开工建设,其中中聚合臣、广源科技等重点项目均已进入投产或试运行阶段,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日趋壮大。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肥东进行跟踪服务,帮助和指导企业创造条件进入省、市企业技术中心。目前,肥东县已建成获得批复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7家,累计55家。
深化两化融合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该县启动实施以数据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载体的“万千百”创新工程,推进企业信息化从基础应用、单项应用向集成应用、创新应用、产业链协同应用转变。
强化项目载体建设,健全完善配套功能。该县打造了肥东经济开发区和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两大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完善各项服务保障,使园区项目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肥东也加强双创服务平台建设,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营,合肥撮镇VR小镇,机器人特色小镇等产业平台建设也进入实质性阶段。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营造优质发展环境,也是肥东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了解,2017年,肥东兑现企业贴息近1000万元,全年为企业减轻各类税费负担2亿元。肥东还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搭建产销合作、银企合作平台等。未来继续招大引强再发力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如今,肥东县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总抓手,以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为着力点,推进该县工业“传统产业高端化、优势产业集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生产制造智能化、企业发展常态化”,建设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绿色食品制造产业等生产基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制造强县。
未来,肥东工业经济还将在新时代的征途中,迎来更大的发展。该县将加快建设肥东经开区拓展区、合肥上海产业园,加快推进与合肥新站区合作的通航产业园,与高新区合作的国家级高新区(东区)进程,形成“南北联动、双区合作”的县域发展新格局。
席庆荣 刘旸
新闻推荐
长临河镇安置点建设(赵家巷)项目已经肥东县人民政府作出了房屋征迁决定,房屋已实施征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现对...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