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湖乡塘东村向阳组的贫困户刘长明是当地的龙虾养殖户之一。妻子孟祥绘患有腰间盘突出等慢性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儿子刘金华常年在外务工。2014年,刘长明家因病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民生工程、医疗救助等一系列的政策帮扶,2015年成功脱贫、摘下贫困户的帽子。2016年,在村两委的帮助下,获得300余亩流转土地的使用权,种植粮食作物,年收入达38000元以上,家庭经济状况得到大大改善。2017年,在乡政府帮助之下,他申请创办长明家庭农场,并开始发展30亩稻田养虾,当年每亩纯利润达2000余元,实现总利润60000余元,同时获得特色种养殖业相关补助资金。
2018年初,刘长明动员在城里务工的儿子刘金华回家乡帮忙养殖龙虾,家里的稻虾养殖基地增至200亩。2018年3月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报名开始,为了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职业技能,村里积极帮助刘金华申请、报名。通过15天专业正规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刘金华学习了相关养殖专业技术和知识。“无论是学习国内外扩大养殖规模,还是学习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等知识,都让我受益匪浅。今年我家的稻虾养殖经济效益将会大大增加。”
现在,刘长明已经扩大稻田养虾规模,并带动20余户农户参与流转土地,促进其他贫困人口增收。他在选择务工人员时优先考虑贫困人口,为贫困人口就近务工提供场所和条件,并支付劳务费用和土地流转租金,增加了村里贫困户的年平均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我脱贫了,也想通过自己帮助其他人脱贫,一起过上好日子,即使帮不了多大忙,与大家经常交流,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把大伙的志气先扶起来,脱贫致富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据了解,马湖乡有“两河一坝”,龙虾产业起步基础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发展为优质龙虾、生态龙虾产地。马湖乡政府将因地制宜,以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探索“合作社+贫困村+农户”模式,以送虾苗、包回收、保底价的方式,扶持贫困户开展小龙虾养殖。对暂时没有充足条件开展养殖但又有养殖愿望的贫困户,由合作社低价出租虾池养殖,或到养殖基地务工就业。同时,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部门服务等方式定期举办养殖技术、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等相关技术培训,做大做强小龙虾品牌,实现贫困户增收,走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席庆荣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刘旸
新闻推荐
“你们知道国庆节的由来吗?你们知道五星红旗象征着什么吗?”……国庆节即将到来,昨天上午,在肥东县实验幼儿园御景部,老师...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