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机器人交流赛在肥东一中举办
○支教大篷车教师王卉正在指导乡村学校孩子做手工
○肥东县幼教名师送教到霍邱,结对共建促发展
○开展三级辅导员培训
○元疃学校戏曲社团正在现场展示黄梅戏选段□昂卫明本刊记者李丽娟文/图
近年来,县教体局积极面对城乡教育差异、公民办差异、学校布局、城区大班额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事关肥东教育发展的总开关,突出做优做强公办教育这个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攻坚破难、革除积弊,着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破解公办教育发展难题
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对学校年度工作实行多维度、全方位的发展性评估,对校长实施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对教师实行坐班制、强化绩效考核、实施教育“双十大”(十大新闻人物,十大新闻事件)“三美”(美德少年、美德教师、美德家长)“三名”(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评选表彰,形成了学校之间、教师之间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破解教师配置难题
全面推进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针对县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流动不畅等问题,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推动教师竞聘上岗和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方案》。2016-2018年,通过片区内和城乡交流轮岗教师800多人,盘活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破解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
通过招聘教师补充到乡村学校,逐步满足学校开齐开足课程。组建开通志愿支教“大篷车”1号线和2号线,近百名志愿支教教师深入县偏远地区支教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支教课时达5000节次。“肥东县志愿支教大篷车促教育均衡发展”荣获2016年度合肥市十大教育新闻前三甲,被合肥市评为“最佳志愿项目”,并作为合肥市唯一项目申报安徽省“最佳志愿项目”评选。
破解公办学校学生就餐交通难题
通过食堂供餐和企业配餐,着力推进中小学生午餐服务工程。截至目前,23所城区中小学午餐服务覆盖率达100%;96所农村学校,提供食堂午餐服务的62所,覆盖率约达64.6%。尤其是,城区内午餐配送服务学生达1万多人,每天减少城区内午间接送4万人次,为减轻县城交通拥堵、开展文明创建提供了有力支持。投放校车95辆,169线路,服务农村偏远孩子上下学,9月份试运行,10月份正式使用。
破解公办学校布局难题
大力调整中小学布局,果断调整一批没有生源的高、初中学校。2016年以来,停止了2所农村高中招生。完成了石塘中学和石塘学区中心校、古城中学和古城学区中心校、白龙中学和白龙学区中心校、石油学校和撮镇二小的合并工作,完成了梁园地区梁园学区中心学校、护城学校、新河学校、乌龙学校、路口学校五所学校整合工作,成立大学区梁园学区中心学校。进一步整合农村初中资源,停止了生源较少的19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招生。
破解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难题
引进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合肥46中和师范附小合作办学模式。和上海浦东教育学会、万科合肥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实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工程,推进实验小学、肥东三中和实验幼儿园集团化发展。实验小学已经形成了本部、桂王路分校、梁园路分校、民族分校一校四区格局,肥东三中已经形成本部、古河路分校、民族校区一校三区格局,县实验幼儿园目前已经实现了实幼本部、御景部、红旗部一园三区格局。
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
4所中职学校有14个示范基地和示范专业被省教育厅认定为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在通用技术学校、众兴中学、城关中学、撮镇中学设立“职普融通”班级,大力推进“职普融通”试点工作。2016年,肥东理工学校和合肥市通用技术学校分别申报省、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成功,2019年接受省、市评估验收。
破解城区学校学位供给难题
近年来,肥东县投入近13亿元,实施多个教育基建项目。建成了肥东一中新校区、肥东三中新校区、肥东六中、虎山路小学、合肥市45中宝翠园中学、宝翠园小学、城南幼儿园、岱河苑幼儿园、东城实验小学等中小学、幼儿园。扩建了肥东六中小学部、县实验小学分校、肥东三中民族校区、实验小学民族校区、龙塘学校等5所学校。新安江路小学、实验小学十里春风校区新建工作正在实施。
破解教师队伍管理难题
加强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以“立德树人、敬业爱生”为核心,以“教书育人、规范从教”为重点,强化教师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号召广大教师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以开展作风效能建设为重点,对违规办班补课、私自外出兼课等不正之风重拳出击,强力推进行风整治。2016年以来,全县教育系统共查处教师违规补课等违规违纪人员29人,清退了违规所得,违规违纪人员全部受到党纪或政纪处分。同时,进一步破解民办教育规范发展难题。
新闻推荐
连日来,包公镇在全镇集中开展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大排查,并同时开展了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全面大整改。...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