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如画
○春意盎然
○采摘
○产业扶贫园一角
○文化墙□黄燕飞本刊记者李丽娟文/图
春光明媚,走在包公镇美丽乡村示范社区内,千亩桃林花开烂漫,芬芳醉人;一条条马路交错纵横,干净整洁,连接着千家万户;一盏盏路灯沿着道路一字排开,宛如列兵威武站立;满眼的苍翠欲滴,处处欢声笑语,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走在这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里,有一种“人在村里,村在景里,景在画里”的感觉。
近年来,该镇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要求各社区务必做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打造大许扶贫产业园,通过产业扶贫激励政策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养鱼、养鸡、种植精品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用自己的双手增收致富,实现摘帽脱贫奔小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人居环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产业扶贫让村民富起来
包公镇大许社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农业设施基础薄弱,农业生产依然是传统农业种植,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乏力,属于该镇唯一的贫困社区。伴随着党的扶贫政策落地生根,贫困社区大许社区迎来发展的春天,一个个农业扶贫项目扎根该社区,扶贫路建起来,扶贫塘坝修起来,扶贫大棚搭起来,就连新建的水泥道路两边也建起一盏盏扶贫太阳能路灯。伴随着这些农业扶贫项目的落地生根,该镇大许社区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最好发展机遇期。该镇利用县扶贫支持资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园,前后开展两期,首期150亩连栋温室大棚和后期238亩大棚也已初具雏形,一条条新修的宽阔平坦水泥马路直通产业园内。优厚的扶贫政策,齐全的配套设施,也让扶贫产业园发展步入快车道。据该社区支部书记介绍,大许扶贫产业园占地20多亩,属于利用上级扶贫产业资金建造而成,全部为钢架连栋温室大棚,建好后,经社区公开挂网承租给肥东店埠一家大型花卉企业从事精品花卉种植,就地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就业。大许贫困社区扶贫产业园采用的模式为“大户+农户”的运作模式(一期由种植大户刘永富承包,二期由合肥一元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包),一期目前种植的主要为观赏花卉——非洲菊,可实现一次种植,四季采摘,二期目前种植的主要为时令蔬菜,三期计划分为两个板块,板块一大棚面积40亩,采取“大户+农户”模式进行,板块二大棚面积10亩,在贫困户自愿的前提下,由农户自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贫困户的主要收入分为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报酬、租赁大棚租金分红和贫困户自种收入。目前产业园为村集体提供收入主要为一期大棚租金27000元,二期大棚租金142650元,共计169650元。
该扶贫产业园属于民生工程资产收益扶贫工程,是由政府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建设,建成后移交辖区贫困社区大许社区集体所有,大许社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创业,由社区牵线搭桥,优先安排本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入园务工,让贫困户有一份稳定的务工收入,脱贫有了保障。如今,该社区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住家的群众成为股民,社区将农业扶贫产业园股权量化,产业园每年的收益也按股分红,今年经社区股东大会决议,也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达4万多元,民生工程助力脱贫拔“穷根”,在脱贫攻坚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文翠桥是大许社区村民,今年64岁,4年前因为不幸患病,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里一夜返贫,几年来,为了治病,不但花光了家里十几万的积蓄,还东挪西借欠下七八万元的外债,平时只能靠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家里的日常生活开销,她家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困难户”。经过本人申请,社区组织群众评议,文翠桥家于2014年正式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在民生工程健康扶贫兜底政策“051”和“180”政策支持下,文翠桥生病住院几乎不花家里一分钱,新农合医保由政府垫缴,省内住院实行免押金兜底保障,住院治疗、化疗几乎全额政府医疗基金给予报销,让她看得起病,也看得了病。闲不下来的文翠桥在社区干部的推荐下来到园区打工,一天下来能有80元劳务收入。如今,文翠桥家生活有了好转,在园区打工,一年将近2万元收入,家庭生活蒸蒸日上,自己正托人为儿子张罗亲事,希望早日抱上孙子,安享晚年子孙绕膝的快乐。
山水间人面桃花相映红
这里有桃林迎风起舞,这里有柳垂水面,这里有青山环绕……漫步在如今的岘山社区,青砖灰瓦马头墙掩映在绿树丛中,移步换景,处处环境优美,桃红柳绿,人们沐浴着党的阳光,享受民生福祉,幸福的笑容挂在脸庞。在沿途的墙面上,处处是五颜六色的醒目文化墙,墙面上彩绘民生工程、法制、廉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漫画,并配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让群众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养成崇德向善、科学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包公镇民生工程岘山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由岘山社区黎岗、梁巷、挂山张三个自然庄组成,全村人口1684人,属于典型丘陵山地地形,这里有山有水,紧邻小包社区包拯出生地小李蛮,相传包拯小时候曾经在这里的虎山放牛。镇里的岘山社区如今还有很多文物古迹。如:罗汉寺、青年庵、老人庵、仙人洞、仙人椅、猴子石、梁氏支祠、梁家古民宅。岘山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林业村。农产品资源丰富,先后被省、市、县评为“畜牧、养殖先进村”、“清洁家园,绿化乡村活动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合肥市双先村”、“合肥市文明村”、“安徽省省级生态村”。还被誉为“水果之村”、“花卉之村”、“蕨菜产地之村”。在岘山村内有4个度假山庄,若干个垂钓中心,内栽种大量香樟、红枫、桃树、杏树、牡丹、金银花、桔梗等。一到节假日,不少游客来到这里,享受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山水交融、人文荟萃的田园生活。如今,岘山群众依托旅游资源,采取公司+农户形式解决村里富余劳动力就业,群众生产的农副产品也可以直接销售给来此旅游的城里游客,使群众口袋鼓起来,生活富起来,幸福指数、获得感不断提升,真正成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伴随着休闲景区打造升级,包公文化园青天路的贯通,岘山社区的发展走上快车道,已有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创业,4家度假山庄相继建立,产业的兴盛带来就业的增加,这里的群众只要愿意,在家门口就可以一天赚个百把元钱,收入水平与日俱增。
“现如今,我们社区经过美丽乡村打造,社区变美了,环境变好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也高了,岘山社区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引来城里人参观游玩,带动餐饮服务,休闲旅游配套产业大发展。下一步,县镇两级将进一步开展民宿产业发展,让城里人到我们这里吃住一体,让村民口袋鼓起来。”岘山社区负责人感慨道。
新闻推荐
日前,记者从县物价局了解到,4月22日起,开展2019年五一期间惠民“菜篮子”工程活动,为期10天。活动期间,参加惠民“菜篮子...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