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大丰收
○稻虾共养成果丰
○高标准建设农田
○百亩良田
○千亩樱花园一角
○平整过的农田错落有致
○机械化平整土地□本刊记者顾雯鑫文/图
时值袅袅初夏,记者时隔半年后再次踏上梁园镇护城社区的土地,惊讶于它不小的变化。记忆中合蚌路两侧大片的抛荒田已不见踪影,视线所及处,路西连片的绿化休闲长廊,三五村民悠然自得地漫步其中;路东平整过的农田错落有致,苗木花卉、稻虾共养和蔬菜大棚等多个产业基地遍布其中,隐约可见成群的村民在其中务工劳作,一直延伸到尽头的袁河西水库……
肥东县梁园镇护城社区是肥东县14个已出列贫困村之一,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辖38个村民组,共1060户4020人,耕地面积7588亩,养殖水面1737亩。2016年开始,社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3年的时间通过委托代建、出租运营的方式建成蔬菜大棚337亩,为村集体年增收38万元。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社区2018年下半年开始着眼区位和资源优势,将稻虾共养和苗木花卉作为社区未来两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并围绕这两大产业开展招商引资,相继引进合肥源泉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来社区投资创业。截至目前,5家企业累计在社区流转耕地4300余亩,水面800余亩,其中,稻虾共养面积3000余亩,苗木花卉面积2000余亩。预计2019年社区农业总产值可突破1000万元,并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带动社区居民户均增收约5000元。
稻虾共养+苗木花卉
双轮驱动开启绿色农业新模式
“种一季水稻,养两季小龙虾,周期短、见效快,不施农药化肥,且护城社区依靠袁河西水库,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很适合发展稻虾共养。”合肥袁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夏育坤告诉记者,正是由于护城紧邻袁河西水库的资源优势,在考察数个地方后,最终还是选择了落地护城。据了解,该公司一期项目共流转土地524亩,其中稻虾共养面积达500亩。
“在前期与社区谈土地流转时,社区负责人就明确要求我们,基地的建设标准要高,要打造肥东乃至合肥市一流的高标准稻虾共养示范基地。”夏育坤说。按照社区的要求,该公司在实施田间基础工程时,严格按照省农业部门编写的指导手册操作。“虽然高标准的田间工程加大了我们前期的投资,但从成效来看,所有的投入都是值得的。高标准的田间工程带来的好处是,小龙虾有足够的空间对抗夏季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因此我们养出来的小龙虾通体清洁,个头大,肉质鲜美,这与高标准建设和优质水源有很大的关系。”夏育坤表示。
“很幸运能够搭上绿色农业新模式的顺风车!我们的尝试算是挺成功的。”采访当天,经过一夜初夏暴雨的洗礼,合肥袁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第一季小龙虾开始收获上市。记者在现场看到,四米长的地笼从虾沟里拎上来后,里面密密麻麻爬满了鲜活的小龙虾,倒入筐中称了下,足足有40多斤。看到这个场景,夏育坤和工人们都是笑得合不拢嘴。据测算,该公司今年龙虾产量预计超过12万斤,虾稻米产量超20万斤,年产值可达近300万元。
站在袁河公司朝南看,成片的苗木花卉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据护城社区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李甲介绍,那是由合肥源泉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苗木花卉产业园,占地面积约2000亩,目前主体已基本建设完毕。“我们将立足于稻虾共养和苗木花卉两大产业,用3至5年的时间打造一个现代田园综合体。”李甲表示。据了解,苗木花卉产业园包含了一个面积近千亩的樱花园和一个200余亩的红梅园,预计明年春天就能对外开放,到时候,广大市民将又多了一个春天赏花的好去处。
“我们选择在护城创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的大力支持。”在采访中,不仅是袁河公司,在护城社区投资的其他企业都纷纷为社区点赞。据了解,在这些企业进驻的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奔走,“5+2”“白加黑”地深入群众家中做工作,解决土地流转中的一些矛盾,确保了项目的有序推进。此外,社区还积极为他们申请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今年已经向上争取了5米宽的水泥路1.54公里并即将开始建设,打通了产业发展的“微循环”。下一步,社区还将积极争取更多项目,为项目区配套建设环形主干道和取水泵站。在采访中,社区和企业都希望上级部门可以在产业基础设施上给予更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到村到户+精准施策
点亮脱贫致富新思路
在李甲的工作理念里,要想脱贫致富,必须要精准施策,而精准施策又分为到村和到户两方面。在到村方面,要结合护城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谋划适合社区实际的发展思路;在到户方面,要坚持因人因户施策,根据每个贫困户家中不同的致贫原因,根据人口结构状况和家庭实际情况谋划到户产业。
围绕这个思路,社区在村级产业方面制定了“1+2+1”的产业发展规划,即在原有大棚蔬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稻虾共养和苗木花卉产业,最终打造现代田园综合体。而具体到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一方面对那些确实失去劳动力、无法靠劳动脱贫致富的,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对有意愿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贫困户积极支持,如发展特色种养业、协助申请小额信贷等鼓励自主创业,同时也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与在社区投资的企业达成用人协议等方式让他们能就近务工。
大吕组村民吴保洪今年40岁出头,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妻子袁良会身患尿毒症长达13年,他为了照顾妻子和女儿,无法外出打工,只能靠在家务农为生,收入微薄。从去年开始,他将家中的2亩多土地流转给合肥源泉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在就业、产业等方面给予了他全方位的帮扶,一方面以3000元的月工资聘请他从事一些日常管护工作;另一方面以每亩每年500元的租金标准,为他提供了20余亩平整开挖过的稻田,让他从事稻虾共养产业,企业将在产品、技术、销售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这样我不用到外地打工就能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到家人,收入也提高了,这生活是越过越好了!”吴保洪搓着手,脸上尽是腼腆而又满足的笑容。
谷堆组村民袁长先家原来有10亩田,通过土地流转,每年光租金收入就有5000元,另外,他和老伴闲暇时刻可以在村里就近打零工,比如种树、浇水等,工资标准为每天80-100元。“一年租金加打工收入至少2万,这比在家种田划算多了。”袁长先比划着说。在合肥袁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基地里,村民丁世木、杨德伦正将饲料放在电动喷洒器中准备投喂,“我们都快70岁的人了,出去打工也没人要,在这里做一些日常的管护工作,劳动强度也不是很大,一年还能有2万多块钱工资。”杨德伦一脸笑容。而像他们样受益的贫困户乃至普通农户在社区还有很多。“因为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我们现在土地流转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少了。”李甲说。在记者与他边走边聊的时候,附近有路过的村民纷纷跟他打招呼,有村民希望他能再引进一些企业,把自家村民组的地也流转掉。
在护城社区干部的心中,还有一个大梦想,那就是将社区打造成肥东乃至合肥的后花园,成为周边居民节假日休闲度假的“打卡胜地”。“莺飞柳舞袁湖畔,蛙鸣稻香袁小庄。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集生态观光、民俗、农家乐、休闲文化采摘及农耕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大型绿色现代田园综合体,建设一个市民心中的‘梦里水乡’。”采访结束时,李甲这样说道。
新闻推荐
近期,白龙镇积极开展农村低保复核工作,为确保农村低保复核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白龙镇将通过线上授权稽核以及线下随机走访...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