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肥东 > 正文

区划调整带来合肥城区巨变 新中国合肥70年大事记

来源:合肥晚报 2019-11-12 00:48   https://www.yybnet.net/

在老一辈合肥人的记忆中,合肥城区最初的格局是“东市”、“中市”、“西市”,后来,为何会演变成“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时间追溯到2002年,合肥城区迎来一次大规模区划调整,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称消失不见,合肥城区的巨变也随之展开。

“三市区一郊区”曾是合肥发展之困

自合肥设市以来,城区区划经过多次调整。20世纪60年代初,确定了东市、中市、西市、郊区的格局。除了1985年对个别辖区范围有局部调整外,这种“三市区一郊区”的格局一直延续到2001年年底。

城区区划调整,是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计划经济时代,“三市区一郊区”的区划格局存在优势,既保证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又推动了中心城区的建设与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区划格局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成了发展区域经济的不利因素。具体来说,当时的东市、中市、西市三个区没有农村,所有近郊建设用地全部掌握在郊区手中。郊区像一道“箍”,牢牢捆在城区身上,成为束缚城市扩张发展的绳索,狭小的地域范围,使大手笔的城市规划成为空谈。同时,城区发展的“营养不良”,也反过来制约了郊区的发展。

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从2001年起,合肥市委、市政府开始研究制定行政区划调整方案。2001年9月,按照“有利发展,便于管理,不增机构,保持稳定”的原则,合肥市提出了区划调整的初步方案。同年12月24日,方案正式上报国家民政部。2002年2月10日,合肥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获国务院批准。

2002年3月6日,合肥市委、市政府召开区划调整动员大会,出台了市委3号文件,区划调整方案正式实施。这次区划调整的总体方案是撤销郊区建制,设立包河区。具体为撤销东市区、中市区、西市区和郊区建制,将东市区、中市区、西市区分别更名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并对部分街道、乡镇进行更名。原西市区包河街道更名为宁国路街道,原蜀山路街道更名为五里墩街道,原郊区瑶海街道更名为长准街道,原蜀山镇更名为井岗镇。同时调整部分行政区划,适当扩大了市区范围,将原肥东县管的磨店乡和龙岗镇的8个村、2个居委会划归瑶海区,扩大市区面积76.37平方千米,增加人口4.62万人。调整后的市区面积为596.01平方千米,总人口142.57万人。

除了城区名称的变更,区划调整带来的影响,还在于为合肥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此次区划调整,最大特点是把原郊区所辖农村分别划给新设的4个区,保证了每个区在建设用地上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解决了城市发展承载空间不足问题,城区面积明显增加,城市各种优势能够得到充分互补和发挥。事实也充分证明,合肥在随后的十余年里,实现了向大城市的跨越发展。

合肥绘就一张崭新的发展“蓝图”

行政区划的调整,为合肥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在区划调整的同一年,合肥市及时编制了《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5年)》,绘制了一张崭新的发展“蓝图”。

1999年6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2010年)》。该总体规划的近期期限到2000年,远期到2010年,对合肥的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发展目标、市域城镇体系建设和用地规划布局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规定,是新世纪合肥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南。在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为适应快速变化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目标,合肥市在遵循1999年国务院批复的前提下,编制并审批通过了《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5年)》,以落实合肥市新世纪初期的总体规划布局和用地规划布局。

规划确定,2005年合肥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00万人,用地规模达到209.21平方千米,增设政务文化新区,扩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等3个开发区,新增4个市区产业园区建设用地。具体来说,在城市总体布局上,规划确定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北、西南三翼伸展,保持“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在原有布局基础上,有控制地向外拓展。对市区的规划,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5个分区。在老城区建立市级中心,东区、北区和新城区分别建立1个市级副中心,西南区建立2个市级副中心。

其中,严格控制老城区建筑密度,增加绿地、广场和停车场等开敞空间,确保环境质量;东区是瑶海区的主要部分,包括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和龙岗工业区,建设重点是突出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的商贸特点,加快综合开发和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北区是庐阳区的主要部分,为全市大型仓储基地,建设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大房郢水库建设,建设庐阳工业园,与双风工业区联动发展;西南区是蜀山区和包河区的主要部分,形成以机械、电子为主的西南工业区和科研教育区,建设重点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积极推进政务文化新区的建设;新城区是蜀山区的一部分,是合肥市大工业基地和出口基地。

此后,合肥市规划局相继完成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近期建设规划(2002-2005年),正式开工建设政务文化新区及瑶海工业区、庐阳产业园、蜀山新产业园、包河工业园等4个市区产业园区,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并举,合肥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从“141”到“1331”发展战略

2011年7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区划调整后,合肥市揽八百里巢湖烟波,正式从“滨湖时代”进入了“环湖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合肥市明确“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合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也由“141”步入了“1331”。

2002年区划调整后,为了选择适应社会、经济、环境需要的空间发展模式,合肥市邀请中国城市规划院、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三家设计单位,开展合肥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咨询工作。同年10月,三家单位分别向合肥市政府提交方案。2005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正式提出实施“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并在各家战略规划方案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合肥市“141”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该《规划》包括改造提升1个核心主城区,在主城的东、西南、西、北方向建设4个城市副中心,依据巢湖兴建一个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湖新区,周边形成多个特色小镇,即“一个主城”、“四个组团”和“一个滨湖新区”。全面开启了合肥向“环城—滨湖—临江—达海”发展演变新时代。

进入“环湖时代”后,合肥城市空间格局也随之更新换代。2013年6月20日,合肥市规划局正式公布《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该规划也被称为“大合肥蓝图”,首次提出千万人口级别特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并确立了合肥“1331”市域空间新格局。

“1331”被解读为:“1”即优化提升主城区;“3”即特色发展巢湖、庐江、长丰等三个副城区;“3”即着力培育新桥临空产业基地、庐南重化工基地、巢北产业基地等三个产业增长点;“1”即创新建设环巢湖生态示范区。

其中,主城区的空间结构被概括为“双心两扇两翼”。其中的“双心”,指一个老城区的“老城中心”,一个位于滨湖新区的“新城中心”,打破了单中心结构;合肥的西北方和东南方将形成两个扇形区域,这两块区域对称相望,将通过保护生态发展现代服务业,弘扬水绿交融的空间特色;合肥的东北和西南部也会有两块翼状空间对称布局,这两块空间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档次,通过空间重构解决工业围城。

在三个“城区副中心”中,巢湖规划人口60万到80万人,突出旅游度假特色;庐江形成新兴现代产业基地、区域商贸中心,人口规模将达到40万-50万人;长丰将成为合肥经济圈的重要枢纽城市,规划人口规模30万-40万人。

此外,合巢产业新城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庐南产业新城紧盯矿产资源开发;依托新桥机场,空港新城将重点发展高新制造、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临空生态科技产业基地。

按照这样的“1331”发展布局,未来的合肥将成长为千万人口级别的特大城市,将以占全省约8%的国土面积,承载全省约20%的人口和30%的经济总量,真正成为安徽省的强力龙头与长三角的西翼中心,跻身一流省会城市行列。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罗敏

相关大事件

1. 1999年6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2. 2000年,编制了城市分区规划

3. 从2001年起,市委市政府开始研究制定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4. 2001年9月提出初步方案,12月24日,方案正式上报国家民政部

5. 2002年2月10日,合肥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获国务院批准

6. 2002年3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出台市委3号文件,区划调整方案正式实施。调整后的市区面积扩大了76.36平方千米,人口增加4.62万人,原东市区、中市区、西市区和郊区分别更名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

7. 2011年7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撤销地级巢湖市;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

8. 2013年 6月20日,合肥“1331”市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正式公布。

新闻推荐

第三个标准化人影作业点挂牌

近日,位于肥东县八斗镇小普小学的肥东八斗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正式挂牌。前期,肥东县气象局注重整合资源,强化...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区划调整带来合肥城区巨变 新中国合肥70年大事记)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