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为百姓解答问题
○工作中的王禹
○获得多项荣誉
○人代会上提出多项建议
○整理资料□本刊记者赵杰
在肥东县桥头集镇,有一位普通的基层干部,他叫王禹,是该镇桥青社区书记。作为一名村干部,王禹在基层已经摸爬滚打了30个年头,见证了村里的发展变化,见证了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王禹十分关注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多次提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议案。他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重视,许多问题已经得到落实解决……
扎根基层三十年
“王书记,你看看我这个材料填得可符合要求?”日前一天上午,当记者走进桥青社区办公室时,只见社区书记王禹正在耐心解答百姓的问题。
1967年出生的王禹,已过了知天命之年。作为土生土长的桥头集人,他在村里已经干了30个年头。1989年,王禹来到当时的黄乡村,担任生产队长兼会计。“当时,村里好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我也在家门口干木匠。有一天,老书记找到我,说村里缺少年轻血液,希望我能到村里上班。我觉得老书记能看得起我十分不容易,当时也没多想,就来到了村里。”王禹回忆说。
30年前,可想而知当时农村的条件,连个办公室都没有,王禹和同事们只能挤在一间简易的仓库里面办公。据王禹回忆,当年村里以土房子居多,根本没有路,到处都是泥巴。“当时,村里只有一个石料厂,有几十个村民在石料厂上班。”
本世纪初,经过村级调整,王禹来到桥青社区,从副书记到书记,再到书记、主任一肩挑。十几年来,王禹对村里的每家每户,甚至村里的一草一木,都相当熟悉。修路、架桥、挖塘……几乎每一件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事情,王禹都是亲自抓、亲自过问。
百姓利益无小事
在村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一个个奖状。显然,这是对王禹日常工作的最好肯定。
众所周知,在村里上班,时间没个准。天热的时候,王禹6点半就会来到村办公室,天冷的时候,他也会7点半准时上班。原则上,村里每天是下午5点半下班,可对于王禹这样的村干部来说,基本没有准时下过班,有时遇到村里事务繁忙,他甚至要忙到晚上九十点,甚至更迟……
在王禹的桌上,记者看到了一张张手写文稿,上面详细记录了今年以来村里的各项工作进程:征地、拆迁、“洁序家园”和“五清一改”整治、改厕……从内容上来看,倒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都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
人大代表为人民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禹还是一位县人大代表。三年来,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关注社会难点热点问题。
第一年,他就提出“关于优化乡镇公交线路,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建议。“那个时候,我注意到一些公交车只通到镇上,百姓从镇上回村里还是不太方便。”最终,王禹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几个月后,公交车从桥头集镇延伸到马龙山一带,延长了近十公里,仙档、桥青、国光等几个村的村民,出行方便了不少。
第二年,王禹又提出“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撮镇28路公交站附近建设公厕”的建议。对此,他告诉记者,当时很多百姓向他反映这个问题,那里是个公交车终点站,有大量乘客。可是一直以来,附近没有公厕,给乘客带来极大不便。当时建议提出后,撮镇方面十分重视,不久后,一座崭新的公厕就出现在公交站附近。
三年来,他还提出“关于改善农村卫生室医疗条件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幼儿园校车管理的建议”、“关于农村改厕的建议”……件件有回复,部分已得到落实解决,群众十分满意。
“在基层,老百姓经常会向我反映一些问题,我自己也会亲身经历一些问题。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有义务把百姓的意见收集起来,反映上去,义不容辞。”王禹表示。
新闻推荐
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肥东县加大对资金支付监控力度。适时修订完善动态监控系统规则,并根...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