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湾新地名
○白龙公交站新址位置命名
○龙光社区办公点新址
○中国一汽命名图标
○最新道路标识
○长安东郡最新命名□高桢陈勇本刊记者赵杰
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的印迹,一个地名就是一方水土的风情画卷。地名是人类文明足迹的标识,承载着特定地域的沧桑历史和厚重文化,记录着一个地方的成长、发展里程和前进步伐。
今年以来,肥东县民政局地名办针对县内地点进行全面清查。在落实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中,县民政局地名办根据《合肥市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通知要求,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全县地名进行了全面摸排。其中,先后摸排出道路180条,其中对32条不规范道路、62块交通指示牌和路牌进行更换。同时,对一些洋地名进行整改。
弘扬文化体现“肥东特色”
地名是社会的产物,既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保留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较多的历史信息,往往实体变化了,而反映历史的文化信息仍然保留在地名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飞升,在建设大富美强现代化东部新城过程中,由于旧城改造、城市拓宽,开发区和经济园区相继建立,加上行政区划调整和合并等因素,一些地名渐渐湮灭。为此,县地名办以建立健全地名信息更新机制为基础,不断进行探索、挖掘、整理,履行地名管理职责,提升地名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地名信息的现实性、准确性,进而推动地名标准化、规范化,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社会对地名信息的需求。
在此期间,县局在召开乡镇(园区)民政所长和从事地名普查人员培训会的前提下,特邀安徽省笫四测绘院的专家,现场进行培训和业务辅导,提高与会人员对地名信息库建设的思想认识。为圆满、顺利和整体推进工作,同时实行“每日一报”制,对推进滞后的乡镇(园区)和单位进行通报,并跟踪指导,确保全县在此项工作中“时间、质量”双保障。
一年来,县民政局地名办按照地名管理有关规定及文件要求,依法审核报批、命名了“新安花园”等19个建筑物和居民住宅区。为弘扬“国粹元素”,让地名命名、更名更具“肥东特色”,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方便百姓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局地名办先后完成了店埠镇“景民游园巷”、“安康街”、“和睦街”、肥东经开区“幸福路”等六条街巷的命名工作。同时,根据市局统一部署,完成了21个政府驻地地址统计工作,开展了肥东县与瑶海区2019度边界联检工作,并在撮镇镇建华社区与瑶海区交界处补设界桩,同时签订了界桩看护责任书。
杜绝洋地名加强保密工作
为了全方位核准地名信息,县民政局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明确了工作重点,即对省厅反馈的36条企事业单位名称不匹配的信息,逐一入户核实。重点是对地名名称不标准、属性信息不准确、多媒体缺失等问题进行查缺补漏、核实纠错,现已全部修改完成并上报。其次,该局对2015年至2018年以来新增的地名,进行信息采集,主要对地名的标准名称、类别、地理位置、原读音、罗马字母拼写和来历、含义、历史沿革等,进行全面的采集,新增地名130条。在清查期间,针对“文一托斯卡纳”等洋地名,局办同志要求进行整改。
地名信息库更新完善,是“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地名管理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围绕全县制定方案和措施的基础上,县地名办协助18个乡镇(2个园区),建立健全地名信息更新长效工作机制,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地名信息更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为了全方位保护好地名信息库,县地名办出台管理细则,严格规定从事地名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数据资源保护意识,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和保密管理要求,认真落实涉密、敏感地名信息管理工作,严禁通过互联网传输,确保全县地名信息安全。截至目前,全县地名信息库建设顺利完成。
一个个地名如同一枚枚活化石,记录着肥东文化的历史和特点,都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新闻推荐
晨报讯33年如一日,他坚守养路一线,用青春和汗水养护着一条条平坦的路。33年,他任劳任怨,带领道班养护工人奋战在养护一线...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