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基地
○反季节生瓜现在在市场上很好卖
○生瓜大棚
○机械化收割
○红心火龙果明年可以结果
○今年刚收的稻谷□本刊记者赵杰张宇泽
一株株幼苗正茁壮成长,一条条豆角挂在藤上如“细蛇”一般,一个个火龙果刚刚穿上“红裙子”……走进位于肥东八斗镇的谷雨家庭农场,随处可见长势喜人的蔬菜和瓜果。
农场主人叫何发柱,今年五十多岁。曾经,何发柱在一家企业做公司高管,十年前,他回到家乡,投资农业。十年来,何发柱的农业公司涉及领域越来越宽,同时,为家乡百姓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
双层大棚保蔬菜生长
寒冷的一个冬日,记者来到八斗镇,在一排排大棚内,看见了各种蔬菜和瓜果。“生瓜我们已经摘了好几茬吧,你们看,现在又有新的长了出来。”顺着棚内工人的指点,记者看到靠近地面的藤上,结了一个个生瓜。
据介绍,农场内的生瓜大棚达到11个,一亩田约能产15000斤生瓜。“一般来说,这一株瓜藤能结个20多个瓜。”据透露:现在生瓜批发价2元多。
随后,记者来到一个火龙果栽种大棚。工人们告诉记者:现在有的火龙果刚刚挂果,完全成熟还要等上一个月。大棚内的温度很高,记者留意发现,该大棚为双层棚,就相当于大棚外边穿上了“两层外衣”,很显然,保暖性比单层棚更好。
在其他大棚内,记者还发现辣椒、豆角等蔬菜。“天气寒冷,为此,我们特意设置了双层大棚,就是给蔬菜保暖,让它们健康生长。”工人们表示。
在一间育苗大棚内,只见一株株小苗长势良好。原来,这些小苗分别是辣椒和茄子,在这里进行培育,长到一定高度时,再将小苗转栽到其他大棚中。
据介绍,这里共有208个大棚,涉及各种蔬菜。大棚里的工人,少则几十人,多则一两百。每个工人的工资从一天70块钱到100多块钱不等。
五旬企业家情系家乡
据了解,农场的主人叫何发柱,今年五十岁出头。原来,老何曾经在一家企业做高管,十年前的时候,他回到家乡,投资农业。目前,公司涉及多项领域,包括水稻、小麦、各种蔬菜瓜果、苗木等等。
在一间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进行瓜蒌子的包装。原来,早在十年前,老何就成立了野瓜蒌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会员500多人,带动当地1000多个农民种植瓜蒌。不仅带动农民增收,还为江淮干旱缺水地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作出应有的贡献。“上个月,我们的吊瓜已经都采摘完了,经过晾晒分类,自己进行包装。”据老何透露,不仅本地种植瓜蒌,他还从周边地方收集瓜蒌,最后统一包装,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老何的农业投资覆盖了八斗镇的四个村,从给农户提供种子开始,到免费给农户培训种植技术,再到丰收时帮助农户收米收稻,直到卖出一个好价钱。几年来,村里的不少农户都跟着老何走上致富道路。
同时,公司备有60多辆机械车辆,包括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各种机械不仅为农户们提供各种服务,而且还提供一些高收入就业岗位。据透露:一般开这些机械的驾驶人员,一次收入都能达到一两百块钱,甚至更多。
新闻推荐
12月1日,店埠镇镇南社区工会联合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举办“掼蛋”比赛。本次比赛由镇南社区工会牵头组织,职工踊...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