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与农旅结合
○包公文化园
○振湖塔落日
○特色文化旅游
○肥东博物馆
○竹塘挂面
○博物馆参观人众多
○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
○全域旅游
○包公故里肥东素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之盛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业已形成包公文化、庐剧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文化等多元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乡村文化格局。
初冬的肥东大地,依然草木葱翠,极目远眺,一栋栋钢筋塑料薄膜大棚比邻而立,棚内翠绿的杭椒挂满枝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日前,以“包公故里,肥东杭椒”为主题的首届杭椒节,被作为“包公故里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参加。
打响地方旅游品牌
肥东县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科副科长王平平介绍说,近年来,肥东深挖地方文化精髓,用文化吸引游客,以文化赋能发展,让不同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成为文旅融合的一抹亮色,打响地方旅游品牌。
通过“好戏连台”、高潮迭起的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形成肥东旅游特有的“春有桃花诗歌、夏有荷花仙子、秋有包公盛会、冬有年货荟萃”的全域旅游格局,做到“月月有活动,四季皆精彩”。
位于巢湖之滨的长临河镇的1952·粮仓文创园,曾经只是一座破烂不堪的老粮仓,现已“涅槃”成为艺术殿堂。自2017年8月对外开放以来,连续举办两届全国人文赏石艺术展、水墨名家作品展和首届耕读文化节等系列活动。
正在园里观展的李燕,是肥东百事通旅行社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这里吸引游客的,不单单因为景点,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吸引,我和客户都是冲着这股文化味来的。
“文化是旅游的资源,也是旅游的品牌和灵魂,只有坚持‘生态为纲、旅游为擎、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中去,才能真正留住游客的脚步。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叫得响,才能赋能乡村旅游经济,才能够给百姓带来实惠。”肥东县长临河镇宣传办主任陈振如是说。
“网红打卡地”
肥东县桥头集镇的“爱情隧道”景点,是一条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铁路运输线路。在时光的沉淀下,现在却成为年轻人竞相追逐的“网红打卡地”。
该镇深入挖掘“爱情隧道”厚重浪漫的人文资源,通过举办国际爱情诗歌笔会、爱情雕塑捐赠仪式暨七夕文化节、首届小说时代杯“爱情隧道”全球华语短篇小说、故事大赛颁奖仪式暨新诗百年朗诵会,申报“中国诗歌创作基地”等方式,赋予爱情文化气息,提升“爱情隧道”的文化品位,以活动影响力,带动全域旅游吸引力。
下午2时许,家住爱情隧道两里外的67岁老人葛瑞银,早早来到了景点边,摆起了小货摊。鲜红的柿子、娇翠的扁豆、散着香气的花生米……吸引了游客前来购买。她笑盈盈地说,上午已经卖了一大篮红柿子、三斤花生米。自从景点火了,得空就将家里的农产品拿来销售,最高的时候,一个月收入近2000元呢。
聊起旅游带来的新变化,桥头集镇竹塘村党支部书记刘传榜深有感触。桥头集镇竹塘村是中国三大挂面村之一,有着百年传承手工工艺。随着近年乡村旅游的火热,“挂面村”的名气大了,挂面的身份也高了,经济效益更好了。许多挂面的老手艺人返回重操旧业。每到节假日,前来选购体验的群众络绎不绝。竹塘挂面供不应求,远销上海、海南等地,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元。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乡村文化旅游焕发魅力,景区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也吸引离乡务工的老手艺人返乡就业创业,用美丽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更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仅蓝山湾艺术小镇景区,国庆多彩文化节庆活动就吸引了30多万游客前来赏玩。周边一个贫困户,单单卖矿泉水一天纯收入都达到1000元。”提起这些,肥东县桥头集镇文化和旅游站主任张华感慨万千。
近年来,肥东县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开创肥东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局面,促进农民増产增收。将特色农业与农旅结合,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文化+旅游”新模式,打造供销一体化合作新平台,提升肥东杭椒的知名度、美誉度,更好地助力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
罗祥勇本刊记者王凤莲文/图
新闻推荐
12月4日,肥东县中小学steam案例观摩研讨活动在东城实验小学举办。肥东三中附小邹正国老师给大家带来一节3D运用于...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