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派的蓝氏公祠
○鸟瞰公祠
○新成立的蓝玉社区
○犁田春耕忙
○家族事迹育后人
○光伏发电造福百姓□本刊记者许庆勇赵杰
这两天,梁园镇的一个村庄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它叫“蓝玉社区”。其实,该社区是由两个村庄合并而成,之所以叫“蓝玉社区”,是取两个村庄本名的谐音。值得一提的是,以“蓝玉”命名也是肥东县极少数以历史名人命名的乡村之一。
梁园有个“蓝玉”社区
古镇梁园,有着千年的历史。近日,经过村居合并,该镇新成立一个叫“蓝玉社区”的村庄。蓝玉,历史名人,乃明朝大将军凉国公,由于屡建战功,赫赫有名,功高震主,惨遭朱元璋杀害。在镇上,有一处著名祠堂“蓝玉公祠”——其也是蓝氏后人祭祖之宝地。
说起“蓝玉社区”这个村庄的诞生,那不得不提到镇里两个村庄:南管村和俞庙村。最近,肥东县各个乡镇正在进行村居合并。对于南管和俞庙两个村来说,两村合并,必然要重新命名。前不久,两个村为新村如何命名伤了不少脑筋,相持之下,竟见不能统一。就在这时,前南管村书记陆玉梅突发奇想:“能否以‘蓝玉’命名?”之所以命名“蓝玉”,基于两种考虑。首先,蓝玉是历史名人,在梁园镇,更有一座蓝玉公祠,声名远扬;其次,“蓝玉”的“蓝”与“南管”村的“南”谐音、“蓝玉”的“玉”与“俞庙”的“俞”读音也有些相似。此意见一出,大家都觉得十分合适。“叫‘蓝玉社区’,顿时觉得我们村变得十分高大了,有利于村里的发展,我们老百姓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村民们普遍反映。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整个肥东县以历史名人命名的乡村名称十分少见。“除了包公镇和包公社区,蓝玉社区也算是肥东凤毛麟角以名人命名的乡村名字了,很是珍贵。”县文物管理部门的同志如是评价。
蓝氏先人“扎根”肥东
说起蓝氏家族与肥东的渊源,还得回到数百年前。在当年蓝玉惨遭追杀的时候,蓝玉常氏夫人的5个儿子在好心人帮助下,从定远经肥东的陈集,一直向西南逃到梁园镇南七里井。蓝玉长子蓝朝纾,带领兄弟隐居在此繁衍生存,人口慢慢增长,经济状况也慢慢好转,世代以农为主,过着平民生活。到了清朝,家庭逐渐恢复元气,修了家谱,盖了祠堂,为两进三间两包厢,堂号为“种玉堂”,有“蓝田种玉”之意。到了清朝后期,成为当地的一家名门望族,并融入到各氏族之中去。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日子过得不富裕,加上人们保护宗祠的意识淡薄,祠堂年久失修,于1960年代倒塌,最后被拆掉了。
如今,梁园镇的蓝玉公祠为2012年族人所建。昨天上午,记者走进祠堂发现,蓝玉公祠玉公殿建筑风格独特,是一座宫殿式建筑,屋面由灰色筒瓦盖成,四面上翘,屋顶中间装有一个金葫芦,四面八方是龙凤瓦雕,外形非常壮观。内部全木结构,20根粗大的冲天大圆柱足以盈抱,柱础全是山东青石并刻有花鸟图案。公祠内部中间靠后砌一座高台,一尊蓝玉木雕像供在上面,两边摆放着历代祖先的碑位,雕像下方摆上香案、跪枕,供子孙前来祭祖、烧香。
玉公殿的门前有十多米长的7级台阶,用青石砌成。从外观看,玉公殿高大雄伟,瑰丽壮观。院中间有一条从玉公殿通向大门旁的4米多宽的甬道,西南边为蓝玉长子蓝朝纾的花岗岩雕像。
两排的厢房,一边屋内悬挂“二十四孝”,同时,两位蓝氏家族好媳妇的事迹也跃然墙头。“这两位都是近些来我们蓝氏家族涌现的好媳妇,她们也是我们家族的骄傲”,族人蓝振美表示。
新闻推荐
又到了油菜小麦收割季节,是每年午季秸秆禁烧的易发高发期,肥东县包公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动镇村党员干部,组织开展禁烧巡逻...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