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电力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行动。“十一五”期间,省电力公司投入新农村电气化县电网改建资金共达94.6亿元,推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试点先行:
电杆更整齐 线路更美观
省公司注重试点工作。市、县公司分别选定条件较好、基础扎实的乡镇、村进行试点;省新农村电气化领导小组选择芜湖县、肥西县进行首批电气化县建设试点,然后逐步推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全面推进电气化建设树立了样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试点地区农家的幸福生活插上了翅膀,干净的街道旁,电杆排列整齐,线路美观规范,路灯温暖明亮。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小加工、小作坊、设施农业、养殖业、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各类用电得到保障,加快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同网同价:
电费更低廉 缴费更方便
农村电气化建设着力解决供电“卡脖子”问题。省电力公司在农村“户户通电”基础上,启动了城乡用电同价工程,全面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彻底解决了农民关注的电价问题。相对以往农村高价用电,年均减轻农民电费支出高达14亿元,相对增加了农民收入,从供电保障方面来说,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电费收取方式方面,安徽省开通银电联网、无线空中充值等缴费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用户缴费。推行供电服务质量问责制,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初步构建了农电供用和谐的新农村电力环境。在全省农村,开展农户表计产权置换服务,对损坏、超差的电表进行免费修校更换,新申请报装的农户,无偿配置表计,减轻了农民负担。
电网改造:
用电更安全 电器更好用
为更好地服务“家电下乡”,针对部分农村电压偏低,大功率电器难以正常使用的现象,省电力公司把农户“低电压”整治工作列入新农村电气化考核标准,要求已命名的新农村电气化村当年全面完成农户 “低电压”整改任务,新申报的电气化村必须消灭“低电压”现象方可通过验收,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完成129.3万户低电压整改任务。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重点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优化电网结构,加强先进技术和装备应用,缩短了低压供电半径,增加了供电能力,农村因用电导致的生产事故和人身事故逐年下降。省电力公司自2008年启动农村“低电压”治理以来,全省已完成129.3万农户的低电压整治任务,客户端电压质量明显改善,保证了农户空调、电饭煲、冰箱等家用电器正常使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使“户户通电”由过去的 “用上电”发展到今天的 “用好电”。
升级工程:
扫除“低电压” 电气县过半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进一步提高新农村电气化县、乡、村建设的覆盖范围,到2015年末累计建设新农村电气化县31个、电气化乡 (镇)475个、电气化村6468个,电气化县、乡、村完成数将占供电行政区比例分别为50.8%、42.2%、43.2%,力争全省17个市“市市有电气化县、县县有电气化乡镇、镇镇有电气化村”。
同时,安徽省将全面推进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收尾工作,在2010年基本解决当前存在的农村 “低电压”问题,尽快改善农村供电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报记者 陈爱武
新闻推荐
秋茧价格有望继续向好春茧均价比上年提高20%,蚕农收入普遍增加
春茧均价比上年提高20%,蚕农收入普遍增加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