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排排整齐的树苗绕山坡,红枫、紫薇、樱花相映成趣……阳春三月,正是植树造林好时光,记者在肥西县官亭镇采访时看到,昔日撂荒的山地已经满山披翠。近年来,该县通过招商引资绿了山林富了农民,走出了一条产业化造林的“新路子”。
肥西县地处江淮丘陵腹地,水源充足,土壤有机含量较高,适合多种林木生长。但由于传统的造林模式无法调动群众积极性,当地森林面积增长缓慢。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县经过多方论证,最终确定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发展特色林业经济。
想要发展特色林业,首要问题是整合相对分散的土地资源。 “我们通过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集中流转农户闲置土地。 ”该县林业局副局长李书荣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后,由合作社统一与企业签订租赁合同,农民获得租金的同时,还能给企业打工赚钱。为此,不少打工的农民纷纷返回家乡,官亭镇回民社区居民代宏春就是其中之一。
代宏春在四川打工多年,心里一直惦记着家中的荒地。当他获悉闲置的土地已经得到开发,便抱着返乡打工试试看的心理回了家。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赚这么多钱”,代宏春笑着说,如今他家10亩地每年可以收到5000元租金,加上打工每个月赚的3000元,一年能有4万多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解决了他多年的后顾之忧。
整合土地资源后,如何把企业“引进来”? “我们承诺为企业提供 ‘保姆式\’服务,企业只需与土地流转合作社签订合同,剩下的问题都由县里解决。 ”李书荣介绍,企业园区内的道路、水渠、灌溉渠都由县里出资修建,同时他们还积极为其解决招工难和各种矛盾纠纷。
提起该县提供的“保姆式”服务,浙江滕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基地生产部经理康孟炯感触最深。去年10月该公司入驻官亭镇后,由于道路狭窄,大型吊车机械无法使用,再加上招工困难,造林进度缓慢。该镇了解情况后,立刻出资在园区修建了6公里的沥青路面,还从社区输送了500名工人,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困难。康孟炯对记者说:“今后我们还将扩大造林面积,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仅仅在肥西,如今整个合肥市都掀起了一股产业化造林的“热潮”。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梅国胜高兴地说:“通过招商引资,迅速扩大了造林面积,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不仅城乡渐渐绿起来,农民的腰包也慢慢鼓起来。 ”
据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统计,截至目前,共有295个企业、大户在该市投资植树造林,合同造林面积16.5万亩,投资额超过10亿元。
(本报记者王逸群实习生梅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5月10日下午3时,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对备受社会关注的 “花季少女被毁容”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陶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二年一个月。被告人陶某与被害人周某 (未成年人)系同学...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