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岗乡位于肥西县西南部,东靠花岗镇,南与舒城县隔河相望,西接山南镇,北临紫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黄金水道丰乐河、龙潭河贯穿全境,S315省道横穿全乡东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辖18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517个村民组,5万4千人,辖区面积13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
这是一片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悠久文化、富饶的农副林水产品资源、瑰丽的田园风光。这里是抗倭保台名将唐定奎故里,是中国农村农业改革的发源地。近年来,柿树岗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合肥市综合养殖名乡”为主要定位,以“工业强乡、生态立乡、特色富民、城镇带动”为主要战略,全面加速推进“特色、生态、平安、文化新柿树”建设步伐。近年来,柿树岗乡先后荣获 “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合肥市政法工作先进乡镇”、“合肥市五个好基层党委”、“合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合肥市无邪教乡镇”、“肥西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肥西县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2011年实现财政收入2450万元,规上工业产值达1.9亿元,工业投资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达7455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营销收入2亿元。新增个体企业27户、私营企业8户、专业合作社1个。
坚持工业强乡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
该乡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工业项目,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机械配套、服装、木材、农副产品等加工业。科学规划,高质量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业聚集区的基础设施,筑巢引凤,以承接先发地区产业升级梯度转移为契机,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无污染、有产业前景、附加值大的工业项目入驻工业小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快使工业聚集区形成气候,实现工业突破。鼓励乡村干部带头创业、带领创业,鼓励党员干部领办、独办各类经济实体,动员和吸引外出能人回乡创业,鼓励他们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全力推进全民创业,增强全乡经济整体实力。
坚持特色富民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柿树岗作为农业大乡,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积极发展蔬菜种植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典型引路,市场驱动,科技支撑,整体推进,塑造品牌”的思路,依托柿子红了生态农业公司、信缘公司、吉发公司等农业产业化公司,建设万亩蔬菜种植基地。突出“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因地制宜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积极发展反季节大棚蔬菜与露地名优蔬菜,确保全乡特色农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进一步发展综合养殖业。柿树岗乡是畜禽养殖大乡,合肥温氏入驻乡里以来,“温氏模式”已引发温氏效应,全乡发展养殖大户400户,年产成鸡1200万只;稳定养猪大户50多户,年出栏生猪50000头。今后将结合精品苗木花卉种植,通过林下养殖等模式,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引导温氏模式健康发展。同时做好水文章,打好水产养殖牌,抓住巢湖流域整治契机,充分利用废荡、荒水建设标准化塘口,全乡力争水产养殖面积达21000亩,水产品产量突破5000吨,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业。其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项目企业引进力度,着力扶持黄鳝和泥鳅养殖产业壮大,力争新增黄鳝养殖水面1000亩。投入资金60多万元对黄鳝养殖产业进行奖补,推动黄鳝养殖业发展壮大。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泥鳅稻田养殖,引进合农水产养殖科技公司,建立600亩泥鳅种苗繁育基地,使廖渡黄鳝美名远播。三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结合巢湖流域中小河流治理,完善好丰乐河综合治理工程,搞好圩区截洪沟加固,解决全乡排内涝系统建设,对中心沟渠进行清淤,对辅助设施中心排涝站进行恢复,使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坚持生态立乡
着力打造生态品牌
柿树岗山青水绿,森林覆盖率达40%。推行“2+5”农村垃圾治理模式,为全县农村垃圾综合治理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结合农村清洁工程项目,新建大型垃圾焚烧站1座,小型垃圾焚烧炉5个,建立了农村保洁队伍,实行环境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按照“户收集、村运转、乡处理”模式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为合肥市偏远乡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典范,巩固环境优美乡镇成果。
柿树岗乡位于“巢湖—三河—三岗—小井庄—刘老圩”旅游线上,境内历史人文景观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有以松墩、翟家城为代表的商周至战国时期村落台地遗址、龙潭古寺碑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五房圩 “转心楼”等。立足于西南副中心旅游一盘棋的角度进行旅游规划,发掘乡内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依托唐五房圩、董小圩,开发以唐五房圩为代表的淮军圩堡群文化旅游资源,围绕防虎山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综合旅游。力争实现乡村旅游业从无到有,促进乡域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
稳步实施新农村建设
结合建设用地增减挂,以新农村规划为引领,推进新农村中心村建设,引导农民有序集中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牢固树立“经营集镇理念”,按照“高标准规划,滚动发展”的原则,倾力打造以九龙商住街、柿树老街和农民主题公园组成的“黄金三角区”,一手推进九龙商住街开发、扩张和设施配套,一手推动老街环境改造,完成新柿树中心校、便民服务中心、中心幼儿园建设,配套建设自来水、生态污水处理、葛墩农民游园广场、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完善集镇功能,着力提升集镇品味,打造一个环境优美、宜业宜居、功能完善、充满活力、带动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小集镇。
坚持亲民为民
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党建工作中,该乡着力实施 “六大工程”。一是实施“素质工程”,强化党员干部培养教育。聘请专家领导授课,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建理论、“文建明”工作法、《土地管理法》、预防职务犯罪等与实际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二是实施“阵地工程”,建好用活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坚持建管并重,把党员活动室建设成集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科技教育中心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中心。三是实施“强基工程”,“瘦身”、“培源”、“输血”三管齐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乡财政加大对村(居)的扶持力度,仅2011年,乡财政就划拨村级运转经费达240多万元。四是实施“动力工程”,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今年初,乡组织七个考核组按“党员群众评议、乡级部门评议、目标责任制考核”步骤对村干部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个人绩效工资挂钩、与政治待遇挂钩。五是实施帮扶工程,促进作风转变。结合“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三有两评”等活动,领导干部帮扶后进村3个,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点32个,联系、帮扶困难户56户,党员干部联系“两新”组织10家,选派1名乡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党组织书记,跨村交流在职村干部2名。六是实施“阳光工程”,规范农村基层干部行为。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对新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监督能力。加快村级财务代理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心硬件建设。加强对村级非生产性支出及津补贴限额管理,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不断加强对村务公开的管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坚持全面发展
着力推进各项事业
该乡创新计划生育机制,实行“三级预警”、过失积分、问题倒查、逆向责任追究等措施,调动计生责任人积极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推进,综治中心户建设获得上级肯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做法也被新华网安徽频道刊用,录制《社会与法》专题1期;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明显。2009、2010年度连续两年获全县平安创建第一名,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居民参合率达99.8%,参保面达100%,做到应保尽保;完成22个村“村村通广播”工程,建立了3个国有级“万村书库”工程和22个市级“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在全乡实现全覆盖。计生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新柿小、515五保供养中心等民生工程先后投入使用,体现了民生优先原则。实现争创“平安农机”示范目标。完成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年度任务。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50%以上,低保复核率及整户保障率达10%。农村改厕完成150座任务,卫生村创建工作成果丰硕。
鱼兆丹 孙昌强
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
—
柿树岗乡
新闻推荐
宣州晚稻开镰收割本报讯 进入九月下旬以来,宣城市宣州区35万亩单季晚稻和29万亩双季晚稻陆续开镰收割,该区共组织1400多台联合收割机参加秋收大会战,确保60余万亩晚稻颗粒归仓。(汪传明)肥西推进...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