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西新闻 > 正文

禁烧首日,只见收割,未见烟雾迷城秸秆还田是目前主要处理方式;农村劳力偏少、企业收购成本高等难题将考验禁烧效果

来源:新安晚报 2013-05-16 10:23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秸秆还田是目前主要处理方式;农村劳力偏少、企业收购成本高等难题将考验禁烧效果

昨日,合肥市包河区,一位大姐正在收割油菜。据其介绍,油菜秸秆将被埋在地下。

昨天是省城秸秆禁烧第一天。记者在部分禁烧区探访看到,油菜已经开始收割,但并未出现焚烧秸秆现象。不过,记者也发现,面对即将产生的大量秸秆,目前还缺乏足够的渠道进行消化和利用。如何防止未被利用的秸秆不被焚烧、乱扔,省城将在未来一周面临考验。

D

调查

禁烧面临三道难题

难题一:时间紧 劳力少

“一个劳动力每天能处理3亩田的秸秆,我们有近十万亩的油菜和小麦,这样算下来,劳动力就很不够了。”昨天,肥西县高刘镇党委委员康申文告诉记者,秸秆离田的时间很紧,“现在是一年中农民最忙的时候,因为要赶紧把秸秆弄出田来,好为栽秧做准备。要是拖的时间长了,秧苗就老了。”

他说,在很多人外出打工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就显得不足,“这增加了秸秆禁烧的难度。”

至于一些地方采用的收割机,康申文表示,用收割机当然会快很多,而且还有粉碎功能,但目前大多数地方还是手工收割,所以需要充足的劳力。

难题二:秸秆利用量偏少

“去年我们跟一家企业合作收秸秆,他们做成燃料块对外卖。但是这个企业一年只能处理五六千吨秸秆,相对于秸秆总量,还太少了。”康申文表示,由于高刘镇秸秆量太大,他们也在考虑用多种手段处理秸秆,“我们还跟另外一家企业合作,这家企业能生产一种用秸秆颗粒作为燃料的炉子,烧水烧饭都行。村民用8000斤秸秆可以换一台炉子,150斤秸秆换50斤处理过的秸秆颗粒。”

不过,目前高刘镇仅仅选了两个村作为合作“试点”。“刚开始合作,还在摸索当中。”康申文说。

难题三:企业收购压力大

高刘镇村民康保自告诉记者,“去年有人来收秸秆一毛五一斤,我们卖了300多斤,今年据传言讲只收七分钱一斤了,卖就不划算啊。”康申文也表示,“去年企业来收秸秆一开始也是七分钱一斤,后来我跟他们谈,涨到一毛五,村民才愿意卖。”

据一家秸秆利用企业介绍,秸秆制成的燃料块能卖到800元/吨,如果收购秸秆一吨要400元以上,他们就划不来了。“所以面对农民提出的提高价格的要求,我们压力也很大,希望政府能有更多的支持政策和补贴。”

一路未见秸秆焚烧现象

昨天下午2点多,记者驱车沿着合六叶高速前往新桥机场附近,道路两边不少油菜还没有收割,一路上也未发现秸秆焚烧现象。

半个多小时后,记者来到合六叶高速高刘下桥口,前往肥西县高刘镇。随着新桥机场即将启用,与机场相邻的高刘镇首次纳入重点禁烧区管理。刚下高速,记者就看到前往高刘镇的道路上挂着许多宣传禁烧的横幅。

“所有家里有小麦、油菜的农户,我们都挨家挨户打了招呼,并跟老百姓签了承诺书。”在高刘镇五星村的办公室,高刘镇党委委员康申文告诉记者,高刘镇有将近10万亩油菜、小麦,能产生两万吨秸秆,“新桥机场本周末就要开放旅游,现在又是禁烧秸秆关键期,我们压力很大。”

随后,记者又来到合肥市包河区,看到不少小麦、油菜地已经有农户在收割,村干部也下到田地里巡查监督,防止出现秸秆焚烧的情况。

虽然天气预报称将有降雨,但记者昨天探访并未看到农民趁雨前焚烧秸秆现象。合肥市禁烧办一位负责人表示,现在还未出现秸秆焚烧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秸秆还不多,另一方面也有近年来禁烧力度加大的原因。

油菜田里设集中堆放点

秸秆不给烧,怎么处理呢?记者昨天看到,农民正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处理收割下来的油菜秸秆。

“油菜都割完了,现在赶着种棉花。”昨天下午,站在高刘镇五星村自家田地里,村民康保本、康保自兄弟俩一边犁地,一边对记者说,“你看那边堆着的秸秆,都是我下午用拖拉机运过去的。”

提到秸秆禁烧,哥哥康保本说这是村里现在最“火”的话题,“新桥机场在边上嘛,秸秆烧的烟会影响机场,这个村干部说好几回了。我们现在都知道把秸秆堆到旁边,让它自己烂掉。”据他介绍,一亩多的田,大概花了不到两个小时搬秸秆,“现在农忙,时间紧,但再紧也要抽出时间把秸秆处理了。”

昨天,记者还在一些禁烧区看到,大面积的油菜田里还设有集中堆放点,用来堆放油菜秸秆。而地方政府也会组织看护队,监视堆放点的秸秆不被焚烧。

另外,在一些临近村庄的油菜田里,一些农民正在把秸秆搬到家旁边的空场地里打油菜籽,然后秸秆就堆放在空场地里。

J

建议

定额补助秸秆还田

今年,合肥市秸秆禁烧将秸秆还田作为重要抓手。按照要求,今年参加午收作业的收割机必须配备粉碎装置才可以下田,在收割油菜、小麦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还田,机割收留茬高度不得超过10厘米,否则农民可以拒付收割费用。不过,记者了解到该政策的落实可能有一定难度。

“留茬低于10厘米,容易对割台造成损伤,收割机损坏风险加剧;另外,进行粉碎时工时和油耗都将加大,成本也会提高不少。”另外,合肥市农委农机局人士表示,收割机购置粉碎装置,花费须几万元。而目前,这并未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这些多出来的成本,可能将成为阻碍秸秆还田推广的重要原因。他介绍说,外地有些城市鼓励秸秆还田,会进行定额补助,大大提高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合肥也可进行借鉴。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天昊 胡霞利 项磊/文 卞世鹏/图

新闻推荐

昨天上午有着热带鱼外观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迎来

相关新闻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禁烧首日,只见收割,未见烟雾迷城秸秆还田是目前主要处理方式;农村劳力偏少、企业收购成本高等难题将考验禁烧效果)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