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午季夏收时,秸秆禁烧又成大家热议的焦点话题。今年午季,合肥如何实现“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秸秆禁烧目标?6月6日,记者随合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庐州环保世纪行”在对合肥秸秆禁烧重点区域督查中发现,除少数零星地点外,重点禁烧区形势平稳,基本实现了“不燃火不冒烟”目标。
合肥市有午季小麦164万亩,油菜145万亩,按小麦每亩300公斤左右、油菜每亩150~200公斤左右秸秆计算,合肥每年午收一季就将产生60万吨左右秸秆。早在今年5月,合肥市委、市政府便召开了由市、县、乡、村四级700多人参加的午季秸秆禁烧大会,与重点禁烧区各县区签订秸秆禁烧目标责任书;同时深入农户家宣传秸秆禁烧,提高农民参与禁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重点禁烧区,全市建立了秸秆禁烧三级管理网,采取24小时“人盯人、人盯地、人盯秸秆”方式,全时段、全天候、全区域死看硬守。在此基础上,合肥市财政还安排了1100万元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以对收购油菜秸秆、购置秸秆固化(碳化)成套设备、秸秆离田还田给予补助、提高秸秆禁烧补贴等方式,调动农民朋友支持秸秆禁烧的积极性。
为实现秸秆的农业化利用,各地还积极探索秸秆粉碎还田法。肥西县三河镇大力推广秸秆“割粉旋”一体化还田技术,严格落实“四个统一”:即统一收割、统一旋耕、统一供水、统一质量,做到收割一处,旋耕一片,旋耕后即由镇农机办组织电灌站统一供水,确保了农户上水泡田就可插秧。为不增加村级负担,镇财政投入500多万元,承担秸秆粉碎还田费用,对秸秆搬运离田,每亩补助农户50元。
6月6日,在三河镇桥庵村最后一处小麦收割现场,记者看到两台收割粉碎机和一台旋耕机,正在田里轰隆隆地来回作业,农机所到之处,半人高的小麦秸秆瞬间倒地粉碎,紧接着旋耕机上场,将粉碎的秸秆翻到了地里。该处麦田是51岁的种粮大户管世存所承包,他告诉记者:他承包了180多亩麦田,以往光收割每天要请十四五人,一个多星期才能收割完,收割后还要请人搬离地里、翻地等,需花费20000多元。今年由镇里统一收割粉碎、搬离,前后只要两天左右,每亩田还补助50多元,省时省钱又省力。
现场盯秸秆禁烧的镇长万锦阳说:由于周边秸秆都未禁烧,刚开始农户大都有抵触情绪,工作较难,后来通过镇里采用的这些措施,农户们看到了秸秆禁烧的好处,得到了实惠,变得理解和支持,使全镇打好了秸秆禁烧这项攻坚战。万镇长表示:这是一项惠民工程,明年力争将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到镇里的民生工程中,把工作做彻底。据介绍:该镇5000亩油菜已全部收割搬运离田,6.5万亩小麦到6月7日,就全部收割腐熟旋耕还田,实现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率两个100%,真正做到了“不冒一处烟,不着一把火”。 ·本报记者 张燕·
记者手记:
如何防止秸秆焚烧污染环境,一直是大家探讨不停的话题。每到午收季节,为防止秸秆焚烧的污染,不少地方24小时轮岗死看硬守,甚至用罚款来禁止,但效果不佳。而合肥三河镇结合实际,从农民的角度想问题,通过对秸秆的农业化利用,由财政给农户适当补助,变堵为疏,较好地解决了秸秆焚烧难题,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精神。
新闻推荐
肥西讯 今年以来,肥西县铭传乡把民生工程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特别是一事一议惠民工程进展迅速,截至目前,全乡一事一议民生工程共完成全年任务的68%。铭传乡地处江淮分水岭腹地,其中鸽子笼、井王...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